Wednesday, February 15, 2006

语言与文化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密切的,人对世界、自身的了解、探究到理解,语言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一个人是按照他学习的第一语言来认识世界,比方一个以华语为第一语言的小孩,对母亲或父亲的亲兄弟称呼便有“舅舅”“伯伯”和“叔叔”之分。母系和父系的称谓都非常清楚的,但是对一个从小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小孩来说,对母亲或父亲的兄弟一律称为“uncle”。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特征,语言是文化的符号,建构起来的文化世界基本上都储存在语言之中。[1]因此,语言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图景,对世界的认识。比如,对光谱的感知,每个人应该是相差不远的,但是每个语言对光谱的切分却有所不同。汉语讲光谱分为7个颜色,英语则将光谱切分为6个颜色。语义学家 Berlin 和Key 在《表示颜色的基本词》(Basic Colour Term)里对将近一百种语言做了比较和研究,他们发现到不同语言对分割光谱颜色的方式都有所不同。著名语言学家申小龙便曾这样说过:“人按照他所学的母语形式来接受世界。这种形式决定了他的思维、感情、知觉意识和无意识的格局。”
语言和一个民族的生活环境、习惯和文化是分不开的。一个民族的语言也反映了有关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爱斯基摩人对雪的敏感度比生活在热带的我们来得高,因此爱斯基摩语里便有15名词来表示不同形态或下落在不同地方的雪。华人是以食为天的民族,因此在华文里和烹饪有关的词语便有很多,如煮、烤、烧、炒、熏、炖、焖、蒸、煎、烘、熬……等。从文字里,我们便可以看出华人的饮食文化。
研究文化语言学的醒福义在谈到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管轨。好比镜子和影集,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记录了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风貌。”由此可见,一个民族要认识自己的文化,就要了解自己的语言。民族的语言就像一把开启民族文化的钥匙。

[1] 邢福义,《文化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