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10, 2009

"东道主”的由来

我们常将请客的主人称为“东道主”,“东道主”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东道主”是出自《左传》的《烛之武退秦师》里的:“……“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这句话的意思是“因为郑国在秦国的东方,如果让郑国独立存在,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来往往,(如果有缺少什么东西)就让郑国供应他们的资财食用物资,对于您也没有什么害处”。后来,“东道主”被广泛使用,作为主人的意思。如唐朝的诗人李白的《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便有这么一句:“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有关东道主的故事如下:
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九月十三日,晋文公和秦穆公的联军包围了郑国国都。郑文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向老臣烛之武请教,设法解围。当夜,烛之武乘着天黑叫人用粗绳子把他从城头上吊下去,私下会见秦穆公。
晋国和秦国是两个大国,他们之间本不和谐,常常明争暗斗。烛之武巧妙地利用他们的矛盾,对秦穆公说:“秦晋联军攻打郑国,郑国怕是保不住了。但郑国灭亡了,对贵国也许并无一点好处。因为从地理位置上讲,秦国和咱郑国之间隔着一个晋国,贵国要越过晋国来控制郑国,恐怕是难于做到的吧?到头来得到好处的还是晋国。晋国的实力增加一分,就是秦国的实力相应地削弱一分啊!”秦穆公觉得烛之武说得有理,烛之武于是进一步说:“要是你能把郑国留下,让他作为你们东方道路的主人。你们使者来往经过郑国,万一缺少点什么,郑国一定供应,作好充分的安排,这有什么不好?”
秦穆公终于被说服了,他单方面跟郑国签订了和约,晋文公无奈,也只得退兵了。秦国在西,郑国在东,所以郑国对秦国来说自称“东道主”。

故事摘自http://www.hudong.com/wiki/%E4%B8%9C%E9%81%93%E4%B8%BB

Tuesday, November 03, 2009

宋体字的由来

中国文字有正、草、隶、篆、行五种。每种字体中,又根据各种风格,以书法家的姓氏来命名,像楷书中有欧(阳询)体、颜(真卿)体、柳(公权)体等等。真是体中有体,令人目不暇接呀!可是有一种字体,却不提创始人的姓氏,用朝代来命名,这就是宋体字。

宋体字的创始人就是秦桧。这个秦桧博学多才,在书法上很有造诣。他综合前人之长,自成一家,创立了一种用于印刷的字体。按一般习惯,应该叫秦体才对。可是由于他人品太差,在抗金斗争中,是投降派代表人物,曾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民族英雄岳飞父子,成为千古罪人,所以人们痛恨他,虽然应用他创立的字体,可是却把字体命名为宋体字。

(郑红编《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年5月,6666:21)
谢谢杨欣儒讲师提供资料。

Saturday, October 17, 2009

邮箱之谜@作者萧丽芬的话

自己曾经也如此充满期待打开邮箱,总希望邮箱里有写给我的信,萧丽芬在《邮箱之谜》的序,让我一再看。

在email 还没有盛行的时候,邮箱每天都很忙碌,大家总是充满期待地打开它,希望收到来信。
我小时候曾经认为这样一个箱子,竟然能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信件,肯定拥有魔法。
直到现在,寄信的人越来越少,邮箱渐渐被冷落了。

静静地站在路边的邮箱看起来满怀心事,每次路过,都觉得似乎要发生什么奇怪的事,于是我选择了邮箱作为这个故事的开端。

没有信件的邮箱像极了一个张开大口的黑洞,时间和空间都被卷入其中。

一旦开始,便接二连三发生出乎意料的事件,比如始终带着面具的茂伯、比如收到自己写给自己的信,还有在时间停顿的房子里,遇见了“小时候的自己”。

我被自己的故事牵引到无法控制的奇异境界里,差点不能自拔。写完后,我再不敢随意打开邮箱了!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邮箱之谜》的故事,欢迎你浏览http://dashuchubanshe.blogspot.com/

Wednesday, October 14, 2009

蓝蜻蜓之谜@作者萧丽芬的话

最近忙着《蓝蜻蜓之谜》的出版的工作,很喜欢作者萧丽芬写的“作者的话”,有种和读者对话的感觉,贴上她写的序与大家分享。

一直觉得蜻蜓长得超帅的,无论外形或是飞行技术,都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在昆虫界中,闪闪发亮。

人类甚至仿照它,创造出直升机。由于它只在无污染的水源生存,所以是环境污染的指标之一。

因此,在开始创作这个系列的时候,毫无疑问地,蜻蜓率先以它优美的姿态落在我眼前:嘿,写我吧!

就这样,我踏上了追寻蓝蜻蜓的紧张旅程

至于为什么是蓝蜻蜓,而不是别的黄色绿色或紫色,告诉你,是蜻蜓自己决定的!

在构想故事的时候,我忽然灵光一闪,脑海出现一片宝蓝色的蜻蜓天空!

接着,蓝蜻蜓以它独有的方式引领着我,一步步走进它们的谜样故事,从一次简单的旅程发展为一段奇异的经历,促使我写下这个连自己后来重读都感到迷惑的《蓝蜻蜓之谜》。

如果你对这本书有兴趣可以浏览以下部落格:
http://www.dashuchubanshe.blogspot.com/

Thursday, October 08, 2009

大树出版社部落格

这是我和同事负责格的部落格http://www.dashuchubanshe.blogspot.com/,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大树出版社主要是出版儿童读物和少年小说。在11月20日将推出四本小说,分别是《蓝蜻蜓之谜》《神秘电话亭》《邮箱之谜》和《神秘盒子书》。

Sunday, September 20, 2009

44个汉字的写法为何要微调

(2009年8月20日 北京晚报 周健森)
因为涉及对44个汉字的字形作了微调,正在向社会公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引起了广泛争议。昨天有媒体在报道中将此次微调戏称为“动刀整形”,一家网站进行的调查更是显示,近93%的网民“反对调整44个汉字的写法”。

针对这一情况,本报记者昨天再次独家专访《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王宁教授。王老师不但是这次《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的主要负责人,而且是一位著名的文字训诂学家、我国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继承人之一。她对媒体报道和网民议论中存在的误解和争议,进行了澄清和解释。

44汉字写法调整
①“琴、瑟、琵、琶”的上左和“徵”的中下部件“王”最后一笔横变提
②“魅”的右部件和“籴、汆、褰、衾”的下部件的末笔捺变点
③“巽、撰、馔、噀”的上左部件“巳”的最后一笔竖弯钩变竖提
④“亲、榇、杀、刹、脎、铩、弑、条、涤、绦、鲦、茶、搽、新、薪、杂、寨”的下部件“木”的竖钩变竖
⑤“恿”的上部件和“瞥(弊、憋同)”的上左部件中横折钩变横折
⑥“蓐、溽、缛、褥、耨、薅”中的部件“辱”以及“唇、蜃”由半包围结构改为上下结构
⑦“毂”的左下部件“车”上添加一短横
网友:以后都不会写字了
解释:现在不会影响手写体
引发此次争议的内容,是《通用规范汉字表》说明中的第九条,该条内容提出,“本字表以《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的笔形变异规则为依据,对《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与规则不一致的44字作了字形微调。”此次调整中,“琴”、“亲”、“杀”、“瞥”、“唇”等常用字的个别部件有了细微变化。
对此,有些媒体引用网民的口吻说:“今后辅导娃娃写字都有问题”,还有网民认为调整后的字形不符合自己原有的书写习惯,“连字都不会写了”。针对这一说法,王教授说:“此次字形微调,只涉及汉字的印刷字体中的宋体字,不涉及手写字体。”
她解释说,宋体字形是一种由雕版印刷字形发展来的艺术字形,并不适合书写;在识字教学中,小学1至3年级的语文课本用楷体字印刷,4年级以后的语文课本改用宋体字印刷,但在讲解生字时仍用楷体字,正是因为楷体字是手写体字,而宋体字是以满足阅读功能为主。
王教授表示,《通用规范汉字表》首先要面向文本印刷,此次字形规范尚未涉及楷体字规范。她特别提醒,教师和家长教给孩子写字或自己写字千万不要仿照宋体这种印刷字体,还要用原来的楷体。至于今后楷体字是否也要作一些微调,她说这要和书法界、小学语文教育界商量,“现在还谈不到。”

网友:汉字整形带来混乱
解释:字形规则并不难
从网民的意见来看,不少网民并不理解此次调整字形的规则;而一些主张字形调整应“慎行”的媒体则表示,既然原有的字形已被广泛接受,“改头换面”就会给人们识别带来混乱和麻烦。另外,虽然只是个别笔画的微调,但还是有人认为调整后的字形看起来有些生疏。

王宁教授对此的解释是:“这次字形调整,并没有订立新的规则,只是沿用了《印刷通用字形表》本来就有的规则,而这些规则也是大家在汉字书写时,早就习惯了的笔形变异规则。”
此次引起较大争议的“琴”等字,其左上角的“王”的最后一笔,由横变为了提。王教授分析说,汉字书写时,左边偏旁最后一笔如果是横,应当变成提,这是书写连续性带来的习惯。例如“地”字中的“土”就是“提土”,而“玩”、“玲”、“珏”等字的左边都是“提玉”,惟独此次调整的“琴”、“瑟”等字此前没有遵循这个规则。“现在改过来,就是为了让它们与其他字一致,合乎规则嘛。”

网友:这是“瞎折腾”
解释:调整有必要
一些观点偏激的网民,将此次字形调整视为“瞎折腾”。比如另一个引发争议的“唇”字,其中的部件“辱”,从原先的半包围结构变为了上下结构;“蜃”、“溽”、“褥”等字也都做了类似的调整。这又是为什么呢?

王宁教授以这些字中的部件“辱”进行分析:“大家可以看看原先的宋体字‘辱’,它的字形本身就是上下结构,为什么用作其他汉字的部件时,却要变成半包围结构呢?”在她看来,调整这些字的字形,就是要改变这些不统一的现象;而调整的依据,则是看哪种结构更加合理。“从字理上讲,‘唇’字是‘从口辰声’,‘辱’是‘从辰从寸’,显然是写成上下结构才合理。”
但是,并不是所有不符合字理的结构都要被调整。例如“腐”、“糜”等字,都存在类似的结构问题,但是并不在此次字形调整之列。王教授解释说,汉字在楷化阶段时,为了字形的美观,已经有不少地方违背了原来的字理,但是“腐”、“糜”等字的结构规则,在任何地方都是一致的。

“正是考虑到大家的习惯,为了不让大家‘折腾’,才没有对这些字进行调整。”王教授说,“只有遇到字形结构不一致的字才会改,既然要改,照顾一下字理不是更好吗?”她认为,不论是使用还是书写,同一个形体在不同的汉字中遵循一致的结构规则,才能更方便大家使用。

网友:“亲”们调整没必要
解释:新字形更容易学习
其实,此次调整的44个汉字字形,只占原字形的0.57%;而为了确保调整后的新字形能够便于使用,此次调整时曾多次征求过语言文字专家、书法艺术家和一线教师的意见。大家最后一致认为,经过调整后的印刷宋体字形,总体上更加合理,在对汉字进行讲解和分析时,也很有好处。

在研讨时,从事汉字基础教育的中小学语文老师们,对于调整字形更加支持。

就拿这次在网上争议最大的“亲”、“杀”、“茶”、“杂”等字为例,其下面部件“木”是否应该带钩,就曾给老师们带来很大困扰。非常多的资深语文老师反映,以前“木”字底分为“大木”(不带钩)和“小木”(带钩),没有什么理性根据,只能让学生死记硬背;经过调整之后,只要记住“底木一律不带钩”就可以了,省事、好记又合理。

在王教授看来,更重要的问题是,依据“横竖撇点折”为序的笔画检字法,是能够体现汉字特色的检索定序方式,哪怕是一横一点的笔画,都决定着一个汉字在字表中的序列位置,进而影响着一些重大工作中的排序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通过规则来调整汉字的笔形变异,也是一件非常严肃的工作。

虽然听到了来自媒体和网民的一些争议,但是王教授仍然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情。“大家都在关心汉字的问题,而这种广泛的讨论也是信息时代的特征。”她同时表示,作为研制《通用规范汉字表》的负责人,大家有任何好的建议或者不同意见,她和专家们都非常乐意听取。

(转载自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17/info1251105155134317.htm

Saturday, August 22, 2009

介绍《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及公开征求意见工作情况

续梅: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出席教育部今年的第12次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要向大家发布《通用规范汉字表》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相关信息,这个内容应该是和大家都息息相关的,因为我们每天都在说话,都在写字,或者看报纸,或者上网,一般来说,我们说的是汉语,写的是汉字。我们国家关于语言方面有一部大法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这个法是2000年10月份颁布的,其中规定了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也就是倡导我们大家要说普通话,要写规范字。《通用规范汉字表》,我从最简单的层面上理解,就是要在规范汉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体现我们国家文字政策的一个重要的规范。正因为这个规范字表特别重要,因此《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发布实施是一件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情。大家都知道,字表的制定者是政府部门,研究者是学者专家,但是使用者是老百姓,是我们人民群众。从这个意义上出发,我们充分地发扬民主,问政于民,问道于贤,使字表能够更加完善。根据国务院关于民主决策、政务公开的有关规定的要求,教育部、国家语委决定并经国务院同意,字表发布之前,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我们今天也特意邀请到了相关司局的两位负责同志以及两位专家一起向大家介绍《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以及公开征求意见的相关情况。

  首先我向大家做介绍,他们是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的李宇明司长,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的王铁琨副司长。两位专家都是《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委员会的负责同志:主任委员曹先擢教授、副主任委员王宁教授。

  下面我们首先请李宇明司长介绍《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及公开征求意见的相关情况。

  李宇明: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感谢诸位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今天主要发布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些情况;第二关于《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的一些情况。下面介绍第一个方面的内容。

  一、《通用规范汉字表》简介
  《通用规范汉字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配套规范,是现代记录汉语的通用规范字集,体现着现代通用汉字在字量、字级和字形等方面的规范。

  字表收字8 300个。根据字的通用程度划分为三级:

  一级字表收字3 500个,是使用频度最高的常用字,主要满足基础教育和文化普及层面的用字需要。

  二级字表收字3 000个,使用频度低于一级字。二级字与一级字合起来共6 500字,主要满足现代汉语文本印刷出版用字需要。

  三级字表收字1 800个,是一些专门领域(姓氏人名、地名、科学技术术语、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使用的未进入一、二级字表的较通用的字,主要满足与大众生活和文化普及密切相关的专门领域的用字需要。

  二、《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研制情况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历史悠久,使用人口众多,使用状况也相当复杂;汉字之学源远流长,渊深如海。研制一个适用当前语言生活的字表,工程庞大,问题庞杂。字表正式立项研制始于2001年4月,历时8年有余,先后召开学术会、审议会、征求意见会等大型会议80余次,参与讨论的海内外专家学者3 000多人次,前后修改90余稿。可以说,字表是所有参与者的集体产品。

  字表的研制有很多特点,限于时间我主要讲四点:

  第一,充分利用语料库资源和计算机统计技术。使用的主要语料库有:
  ●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9 100万字符)。
  ●北京语言大学“现代新闻媒体动态流通语料库”(3.5亿字符)。
  ●字表研制过程中建立的“教育科普综合语料库”(404万字符)、“儿童文学语料库”(570万字符)、“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语料库”(560万字符)。
  ●同时还参考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2005-2008年建立的平面媒体、网络媒体、有声媒体、教育教材等海量语料库的数据。
  ●参考了海内外几十个语料库的数据。   这些语料库提供了现代用字的统计数据,为字表研制奠定了科学基础。

  第二,全面继承已有成果,充分发扬学术民主。课题组的工作是从学术调研和社会调研开始的。在调研中,系统地收集与字表研制相关的文献资料,梳理出字表必须面对的若干学术问题和社会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召开学术座谈会,广泛深入地听取各领域的意见,并就一些重要问题的处理召开学术审议会,做出学术决策。这为字表研制提供了学术基础。

  第三,广泛征集用字,认真听取相关部门的建议。向教育、文化、科技、民政、公安、军事、测绘、新闻出版、文物图书、广播影视、信息处理、辞书编纂、医疗卫生、民族宗教等领域,了解用字需求,征集需补入字表的汉字,得到了各部门的大力支持。

  就字表及其实施等问题,多次听取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委、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解放军有关单位、中科院、社科院、国家测绘局、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部门的意见。为字表的研制及以后的实施提供了社会基础。

  第四,以方便人民语言生活为目的,兼顾稳定与创新。建国以来的语言文字工作,为文字规范化奠定了良好基础,有效满足了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信息时代的来临,对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需提高标准化程度,方便信息储存、信息管理和信息交换;另一方面,某些专门领域的用字较快进入大众生活,社会用字量有所扩大。字表重视与已有规范标准衔接,同时根据语言生活的新情况对已有规范进行整合优化,拓宽了通用领域用字的范围,慎重处理了类推简化、异体字等有关问题。

  三、《通用规范汉字表》制定和发布的意义
  字表是适应新世纪语言生活需要、体现国家文字政策的重大规范。字表的研制与实施,是为了利国便民,满足社会各领域汉字应用的需要,方便人们的语言生活,促进国家的经济、文化、教育、国际交流、信息化等事业的发展。字表制定和发布的意义是多方面的,我这里主要谈三点:

  第一,更好地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该法于2000年10月颁布,是21世纪生效实施的我国第一部法律。这部法律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字表确定了“规范汉字”在通用层面上的字量、字级和字形规范,使“规范汉字”这一法律概念落到了实处。

  第二,更好地满足新世纪语言生活的需要。21世纪的中国,由于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语言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对社会用字的主要影响是:1、通常使用的汉字更加集中。几年来的统计分析表明:600来字就可以覆盖汉语书面语的80%以上,900多字覆盖90%,2400字覆盖99%以上,5200多字覆盖99.99%。2、使用的字量有所增加。3、信息化要求文字实现标准化,要求社会用字更加规范化。4、文字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和开放性的特点。字表合理收取一二级字,增加三级字,恢复部分异体字,就是为了满足新世纪的用字需求,促进国家的信息化建设。

  第三,整合和优化已有规范,体现新世纪的文字理念。字表继承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55)、《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1965)、《简化字总表》(1986)、《现代汉语常用字表》(1988)、《现代汉语通用字表》(1988)等字表的具体成果和规范原则,并根据新世纪的语言生活和文字理念,兼顾汉字应用的科学性与社会性,对已有规范进行整合和优化,集分散规范于一体,增强规范的科学性和使用上的便利。

  字表保持通用领域内汉字的系统性,进行有限类推简化,恢复部分异体字。特别是考虑到汉字在两岸四地及国际上的使用情况,编制《简繁汉字对照表》以利沟通;采取灵活的用字要求,允许表外字有条件使用等。这些都是新世纪文字理念的具体体现。

  四、《通用规范汉字表》主要解决了哪些重大问题
  字表涉及问题众多,具有很强的学术性、社会性和政策性,研制难度很大。解决的重大问题,我这里主要讲四个:

  第一,简繁问题。字表研制过程中,对繁体字恢复和类推简化问题,曾进行过反复的研讨。研制组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为了维护社会用字的稳定,字表原则上不恢复繁体字;将类推简化的范围严格限定在字表以内,以保持通用层面用字的系统性和稳定性;允许字表以外的字有条件使用,但不类推简化。

  第二,异体字问题。为尊重社会习惯,方便国人用字需要,字表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的51个异体字收入表中,主要用作人名地名,如“喆”“淼”“堃”“昇”等。对异体字不再简单地提“淘汰、废除”,但在使用上有明确要求。

  第三,字形问题。字表对《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出隐含其中的字形规则;依此对一些不符合字形规则的字的字形作了微调。这些规则,也使今后大批量汉字的字形整理有章可循。

  第四,字表的属性。字表的研制,是以大量的统计数据为基础,以满足现代语言生活的通用领域用字需要为目的,因此具有通用性、现代性和规范性。规范性是字表的本质属性。

  上面我介绍的是第一个方面的内容:《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些情况。下面我介绍第二各方面的内容:关于《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的一些情况:

  语言文字关乎民族生计、国家命脉。字表的发布实施,是一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根据国务院关于民主决策、政务公开有关规定的精神,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国家语委决定,字表在发布之前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语言文字工作向社会征求意见,是有历史传统的。回忆当年,《汉字简化方案》、《汉语拼音方案》都曾广泛地征求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字表的使用者是全体民众,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是一次科学民主决策的实践活动,可以充分发扬民主,问政于民,问道于贤,有利于字表的进一步完善,也有利于字表发布后的实施。

  教育部、国家语委高度重视字表的公开征求意见工作。教育部党组专门开会研究字表公开征求意见工作。教育部主要负责同志多次批示,对这一工作作出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教育部、国家语委还成立了以部领导为组长、多个司局参加的领导小组,下午还将召开国家语委成员、各地语委、各地教育部门会议,专题布置这一工作。

  为把征求意见工作做好,最近已连续召开四个座谈会,分别向社会文字应用领域、高校和学术团体、新闻媒体和文化艺术界、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听取意见。他们的发言很感人,他们的建议很中肯,使我们深受教益。

  在公开征求意见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以积极负责的态度,组织专业队伍,畅通讯息渠道,做好意见收集和整理工作。对提出的较为集中的问题,我们将分阶段集中说明,做好解释工作;我们将秉承科学精神,组织专家对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并尽量吸收合理成分,以完善字表和推动语言文字工作。

   欢迎社会各界人士通过电子邮件、信函和传真等方式,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字表征求意见稿及有关材料登载在《中国教育报》( 2009年8月13日 )和中国语言文字网(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上,具体通讯方式见《关于〈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最后,向参与字表研制的方方面面的专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对多年来一直支持字表研制工作的国家部委、地方语委、科研机构、学术团体、高等院校、专家学者、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谢谢大家!

续梅:谢谢李司长。通过李司长的介绍,使我们大家对《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的重大意义、研制的基本情况以及字表的基本情况都有了了解。下面请曹先擢教授就汉字规范的新发展给大家作相关介绍。

  曹先擢:我发言的题目是汉字规范的新发展。新在什么地方?新有两个要素,一个是时间要素,一个是内容要素。新发展,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就进行了汉字规范,这次我们制定的通用规范汉字是一个新的标准,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标准。我们知道,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语言文字工作,非常重视教育的普及工作,这要有历史的对比,我们感到非常自豪。现在我们的有文化的劳动大军几千万,没有教育的普及,能行吗?旧社会文盲遍天下,怎么赶超世界?所以,我们圆了几千年的梦。语言文字在这里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要配合白话文、普通话,简化汉字。简化字我们有三个标准,这三个标准不是在一个层次上,最重要的层次就是《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新旧字形对照表》这是部级标准。其他的如《通用汉字表》、《常用字表》,都是在这三个表的精神指导下完成的。所以我讲这三个,而且要特别强调简化字,因为我们曾经公布过第二批汉字简化方案,在文革的后期,1986年经党中央批准,废止了第二批汉字简化方案,叫“二简”,废止“二简”以后“一简”、“二简”搞不清楚,所以又重新发布了《简化字总表》,我们用字才有所遵循。有这个规范,就是标准,应该用什么、不应该用什么。这次是把前面的规范做一个总和,零零星星地调整,这个调整是必要的,但是某种程度上也不方便了,你今天调整两个,明天调整两个,现在做一个整理。正好今年是建国60周年,我们在这样一个历史时刻,搞这样一个字表,确实有继往开来的必要。所以我希望大家关心和支持这个事儿,除了教育部、国家语委主要努力外,还要全社会的关心。决策要民主化,科学要民主化,这都关乎到发挥大家的才智,特别是大家都要用。

  第二,畅想一下,从历史上说,大家了解的就是秦始皇的统一文字。公元前220年,秦统一了六国,他统一以后,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就是统一度量衡,书同文,统一文字。这个统一可是不含糊,雄才大略的秦始皇。要中国统一,不配套是不行的,度量衡要统一,因为在战国的时候,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六句话都有一个“异”,他要改成“一”统一起来,就形成国家中央集权。因为当他统一以后,隶书已经在秦以前开始,这是文字发展本身的规律。求简便,到汉代隶书进一步发展,有了新隶体,然后逐渐过渡到楷书。秦始皇的功劳就为汉字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小篆集中体现在《说文解字》上,我们的字形规范找老祖宗找那儿去,要识别甲骨文、金文也去那儿找。这是文字学家唐兰先生说的一句话,中国历史上“书同文”两次,一次是秦始皇,一个是唐明皇。大家知道唐明皇,他编了一个书叫做《开元文字音义》,这个书没有流传下来。所以秦始皇到现在有2200年,前一千年的汉字有篆变隶,变楷,后一千二百年汉字的稳定,就是这样一个大局面。唐明皇可以叫做“顺水推舟”,他没有秦始皇那种雄才大略,但是他符合历史的潮流。按照历史的潮流,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要爱护、使用它,使用的好,就要有规范。

  第三个问题,是汉字的介质的变化。汉字要写的一定物质东西上去,这影响它的使用,和它的规范也有联系,它的介质是在变化。开始是在甲骨上,牛骨上,然后在铜器上,可以保持永久,然后在竹简上,在木牍上,帛书上,最后慢慢发展到用在纸上。这个变化就意味着使用汉字的人越越来越多,或者说叫做规范性要求也越来越强。现在是电子介质,这是时代的进步。汉字更便于使用,或者说也是更容易不规范了。你爱造就造一个,这样带来不方便。在1986年在日本东京开会,那个时候讨论汉字的问题,汉字可以进入电脑了,汉字获得了新的生命。美国《News Week》(新闻周刊)说:“古老的文字赶上了电脑时代,将改变亚洲的面貌”。现在我们讨论的是规范问题。我们用字的人更多,也更方便,那么我们也希望能够规范汉字。但是我们要珍惜这个方便,因为用字,你自己使用和别人来阅读是对立两个方面,如果你老是强调自己,人家不认识,引起不了效果。我名字叫曹先擢,人家老是问“擢”是什么字,我老是要解释很麻烦。我的话就到此,说错了请各位指正。

  续梅:谢谢曹教授,随着时间的发展,汉字规范很多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下面请王宁教授就汉字规范的理念给大家做介绍。

  王宁: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我想很简单地在这次规范汉字表研制的理念这样的题目下,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的信息。这次《通用规范汉字表》是2000年10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公布后第一次对于半世纪以来的规范汉字的一次整合,是在法律的基础上做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说清楚了,规范汉字是公务用字,又是教育用字,同时又是社会服务用字,这个理念的情况下,我们考虑到公务怎么用、教育怎么用,社会服务怎么用,因此这次《通用规范汉字表》是个新的起点。

  第一个理念,既要与时俱进,又要保持稳定。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语言文字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字表,因为是陆陆续续发布的,不同的文件都有矛盾,这次我们要整合,整合的结果,以前无论有多少个表,这次都整合到一个表里,大家手上有一个表就可以了,其他的都进去了。要保持稳定,我也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原来七千通用字里,我们这一次只有35个字没有收入,其他的字都收入了字表,大家在用字的时候,不会感觉到以前的字跟现在的字有多大差别,没有多大的差别。这35个字是什么字呢?这35个字是罕用字、方言字、异体字,还有旧术语用字,甚至有一些是错讹字,这些字是在当时的统计手段还不是很先进情况下出现的,也不是很多。对于这部分,请大家放心,我们现在的规范和过去的规范,增加了一些字,但是对过去的字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大家不会觉得很不方便,这就是既要与时俱进,又要保持稳定。

  第二个理念,面对问题,科学研制。面对问题,大家会说,一个规范汉字表用8300字就做了8年,有这么严重吗?我想大家要看到,汉字从甲骨文到现在,已经积累了3000多年,每一个时代都有字,即便在同一个平面上,现在辞书的词量已经相当大。在国际编码的汉字字符集里,汉字量已经达到8万左右,这样的话,我们面对着这样的一些积淀,面对着社会上不同的人,由于不同的文化水平和职业,他们对于字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普及层面上和基础教育层面上,大家希望这个字表一个都不要动,动了就不好办,要重新改教材,改教法,对他们来说是很大的负担。但是专业层面上,由于字与字之间的矛盾是错综复杂的,非常难以协调,希望这个字表尽量科学,动多少都没有关系,因为认字对他们来说没有问题。电脑就更没有问题了,多少都可以承受。相对汉字长期的历史积淀,再面对着已有的规范已经成为大家的习惯,还有海峡两岸用字又长期是两种系统,这样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如果我们不考虑科学地研制,没有科学的方法,我们做出来的东西,一定是这批人同意,那批人就会有意见,因此我们要保持手段先进,我们用了先进的计算机统计和先进的计算机数据库,对各种各样的字都做了详细地统计调查。另外,照顾了汉字和汉字史的科学规律,每个字什么地方来的、怎么来的,哪个字跟哪个字实际上是一个字,既要去掉冗余的地方,又不要有遗漏,需要有很多汉字学的学术知识,因此这次字表的研制是政府主管、专家参与来做的。应该说,这次的研制是从古到今的规范里最好的一次搭配。这次八万多字已经定下来的2902个字,现在的38000字是从12000字里进行了调整、筛选,做到字样有来历、字体有根据,所以如果没有科学的研制,面对这样的复杂问题,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字表的。

  第三个理念,这次的研制要改变一些观点,来契合时代的要求。我们现在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交际工具。刚才曹先擢先生讲到,字本身都是印刷出来的,而印刷都是计算机的激光照排,管住了机器,就能管住各种信息的传播,而信息的传播是最大的限度的是需要信度和速度,信度就是需要准确,速度就是要快。任何一种信息遗漏或者是出现错误以后,就会带来政治、经济、外交、教育方面很大的损失,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去考虑新的理念,仍然用过去的那些从纸上写字,互相之间的单一传播的理念去考虑,我们的规范本身就会找不到方向。我也举一个例子,过去我们对“通行”的认识,就是说汉字在各种各样的文本上头出现的次数多就是通行度大,现在已经不是这样了,我们可以考虑到,知识爆炸的时代,很多的科技用字,本来只是少数人在用、在写,但是他面对的是大多数的使用者,像化学用字,涉及到西药的药名,饮食,还有环保,这些都要跟化学发生关系。所以,化学元素的用字不再是科学家的专利,而是大家都要用的,这些如果不收集进去,我们打药方的时候就会缺字,很多人就领不到药。以前的人名,就是当面呼唤的,或者是写信署名来用,现在不是,现在人名是人的信息代码,邮局、信贷、互联网里的人的署名,还有户籍、申报保险,都需要写人名,因此一个人的人名就是面对社会的。如果我们把通用的概念只限在文本上出现多少次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考虑到阅读的通行性,不仅仅是纸质文本的通行性,还有电脑储存的通行性,还有电脑储存通行性,因为我们这次三级字表,就不是从一般字频里面收集出来,而是于国计民生有利的领域里专门收集出来的,比如说地名,我们是跟民政部、测绘局,收集到的乡以上的地名,都放到字表里了。中国的姓氏有多少,姓氏是不能改的,但是是需要整理的,不一定所有的姓氏一定都是历史传统姓氏。公安部曾经讲过,现在姓氏里,有两千多个姓氏只有一个人是这个姓。因此,我们要改变很多的观念,来适应现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爆炸的科研时代。

  第四个理念,便民利国,考虑需求。我们知道,很多的字在现在的电脑里是不够用的,但是电脑里的字越多并不是就越好用。因此我们要做到三句话,第一,有用的字尽量不遗漏,第二,没用的字,尽量不干扰,第三,偶尔用的字,也要用得上。汉字的音、义、形都非常纷繁,而且它们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在这个领域里面是对的,到那里面就变成错误的,所以我们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例如,起名字,有一个“缐”字是一个姓氏的用字,以前我们把简化了,用这个“线”,群众就跟我们说,我就愿意用我这个姓,我这个姓是泉,泉水是流动是,多吉利。还有哲学的“哲”,有些人说我不愿意用这个名字,因为有个折断的意思在里面,哲学的哲有一个异体字“喆”,两个吉多吉利。这里牵扯到民众用字的心理和民俗,这样一些问题,我们在研制字表的时候是不能忽略的,因为它是一种人文关怀。还有很多的字,比如说三个水的“淼”,现在老百姓有时说五行缺水,来三个水不好吗?所以为了大家的需求,又都收进去了。收进去的字又不能乱用,因此我们这次研制字表采取的是采取的是收进字形,能够打出来,但是通过限定使用范围。就是说,我想说一线二线的,还得用“线”,但是你的姓可以还原来得字,这样就可以解决大家在用字上的一些需求。

  另外,由于汉字本身,人人都认识一些,都有发言权,而它本身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专业知识,我们知道,汉字学是有博士点的,不完全是普及知识。像教育,我们以前的3500字是面向教育的,但是那里面缺乏一些儿童的用字,因为我们在报刊上和小说上,成人的字体里有些是收不进去的。因此我们为了方便基础教育的需要,专门建设了两个数据库,一个是儿童文学数据库,一个是科学普及和教育数据库,用这样的东西去补充,使得3500字在教育中更好用一些,这些都是便民利国的。同时,让大家在使用字方面不要陷入盲目,对文字有更多的理性认识,我们这次还做了一些配套的工作,比如我们将要出版一个通用规范汉字字典来解释这个字表。作为规范的两个很重要的字典,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也要根据这个规范,让大家找不到的地方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查到。同时语委也会编写一些指南,指导他们更好地运用规范汉字。因此,这四个理念是指导我们这八年的工作,这八年的工作是非常艰苦的,但是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希望媒体帮助我们宣传,同时希望所有用字的人都给予配合,让我们国家语言文字的应用更加健康、合理。

  续梅:谢谢王宁教授非常清晰的介绍,下面的时间留给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提问。

  记者:刚才李司长说《通用规范汉字表》会把规范这个概念落到实处,刚才还说了通用,什么叫通用,什么叫规范,这两个词怎么理解。我们注意到,有51个异体字收入字表中,收入的依据是什么?比如刚才王教授说的淼和喆的人文关怀,还有毕昇的昇是因为这个字使用比较多,还是因为毕昇这个人很有名,所以使用这个昇字,谢谢。

  李宇明:《通用规范汉字表》,通用是它的领域,规范是它的实质。通用是两个意思,一个意思,它的使用领域是通用的,比如说一般的教育、大众传媒都是通用领域。什么叫非通用领域呢?比如说书法、古文教学,还有很多专门应用的地方。通用第二个含义,它使用的频率比较高。当然,刚才王宁老师解释了,这个使用频率高,一是印刷和写的频率高,这个可以通过数据库把它统计出来,二是它的阅读的频率高,特别是医药、化妆品中,可能经常看到。所谓规范,基本的理念就是经过整理的,可以做标准的,社会公众应该遵守的,特别是在信息产品当中,语言文字的规范已经具有工业标准的性质,所以在信息时代,更加要求语言文字的标准化,要求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化。刚才曹先擢教授讲了,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或者说电子媒体时代,我们希望计算机更规范,给人更多的方便。我想,“通用”和“规范”我们是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的。因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说“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我们在通用领域的规范汉字是目前这个字表,把法律的概念落到实处。

  关于异体字的问题,这次恢复了51个异体字,主要是用于人名、地名,我们给各位的字表里已经做了注,哪个恢复了,应该怎么用都做了说明。它的基本原则,除了字理上的原则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尊重人民大众的用字习惯,尊重人民大众已经有的用字习惯。过去这些字虽然作为异体字被废除了,事实上很多人取名字还是取这个字。但是在我们生活当中,有很多名字遇到麻烦,比如说有时候可能计算机终端打不出来,带来一些麻烦。这次我们照顾社会的习惯,尊重人民的实践,恢复了这51个异体字。学术上的问题,那就非常复杂,请王宁老师讲一讲。

  王宁:51个异体字,首先这些异体字在1955年12月22日发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的说明,从实施日起,全国出版的报纸、杂志、图书一律停止使用表中括号内的异体字,这句话的意思,过去我们放到《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里的异体字位置上的字就已经不能用了,也就是废除了。而这个异体字整理表里,有很多字还是有用的,一旦被废除了,就给大家带来很大的不方便。所以有一些字我们经过了整理,发现哪些有用的字就把它释放出来,因为它原来是不让用的,是废除的。释放在哪里呢?多半是释放在三级字表里。但是,我们已经用了很多年,大家习惯了,如果把这个字再释放出来以后,一个字就可以有两个写法,给大家带来不便。因此我们做了规定,这51个字,很多都只是专用的。这些字都是什么字呢?我想可以分成几类,第一类就是大家仍然大量在使用,禁而不止的一些人名用字和姓氏用字,特别是姓氏用字。第二类,虽然地名用字已经规范了,但是谈到古代地名的时候,我们仍然需要用这些字,比如说瑷珲的珲,瑷珲条约是很著名的历史文件,当我们回去查历史典籍的时候就找不到这个名字了,所以这样的字在历史上是有用的。另外在人名中还有一些既是过去名人的用字,又是大家认为这个字好,又特别喜欢的用字,这样的异体字我们也恢复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属于这个异体字实际上在使用的过程中间,正字不能替代它,一旦用正字替代它,在理解意义上就会产生一些问题,这样一些字我们不得不恢复。所以,这51个异体字,第一是这个字形进了《通用规范汉字表》,进了表就可以进入计算机,进了计算机就可以用了,二是采用的时候,是有一个适用范围的,以免对过去的冲击产生不稳定的现象。

  北京电视台记者:《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实行对中小学当中的语文教学有什么样的意义和作用?第二,《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实施会不会对今后学生的考试产生影响?谢谢。

  李宇明:总体来讲,对中小学教学是有比较大的帮助。因为一般中小学教学都要用3500字,这一次把这3500字做了优化,所谓优化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用大量的统计数据,看哪些字最常用。我给大家一个现代用字的数据,2008年和2009年,我们统计书面语使用的情况,能够覆盖整个书面语80%的,只用了600来个字,能够覆盖书面语90%的只用了900多个字,能够覆盖书面语99%的只用了2400个字。覆盖我们整个书面语99.99%的只用了5200多个字,这也就是说,我们用字已经比较集中了。在3500个字里面,我们首先是通过大量的统计数据把现代语言生活要用的字放进去,不用的字从里面拿出来,比如说过去描述房子的“檩”、“椽”字等等,就从字表里面拿出来了。语料库里,我们做了一些人工干预,专家组的统计是3%,把天干地支的用字,各个省的简称,还有儿童常用的,可能在大人的语言里用得比较少,但是儿童需要,比如说蝴蝶,那个蝶用得比较多,蝴用得比较少,补充的时候要把蝴字也补充进去,所以这3500字就比较优化了,再用它编教材,肯定是有好处的。

  研制这个字表的过程当中,我们和语文课标研制组都进行了很好的沟通,有一些精神已经进入到课表中去了。将来语文课标跟进,教材编写跟进,对考试都不会有负面影响,因为学什么考什么。

  人民网记者:我想问一个关于繁体字的问题。这次有六个繁体字纳入汉字表,为什么是这六个字而不是其他?这是不是意味着繁体字的教育将纳入基础教育?谢谢。

  王宁: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这次恢复了六个繁体字,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这一次要坚持我们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里的简化政策,基本上不恢复繁体字。现在恢复的繁体字都是必须恢复的。另外,我想说明一下,这里面有三个字不是我们今天恢复的,而是过去的规范里已经做了说明这些字是可以用的。如果不恢复这三个字那么字体内部系统就会发生混乱。比如硃砂的“硃”,这是一个科技用字,但是这个科技用字,恰恰是一个繁体字,你不拿出来,有些科技地方就没有办法说,所以这个字不能不恢复。还有一个字(艹+频)和苹果的“苹”,原是混合在一起。现在必须把它拿出来,因为这是跟环保有关的,如果都写成苹果的“苹”,那么意义不一样。比如说姓钟的和姓锺的,都改成一个中间的中,人家是两个姓,两个家族,但是恰恰当成一个繁体字合并在一起,像这些问题,都是因为极个别字会扰乱使用系统,给大家带来不方便,才把它列出来的。从数量上,我们2000多个简化字,这次恢复三个,以前也是恢复三个,这个量是非常好,这个量说明我们坚持简化汉字的基本政策。

  续梅:时间关系,我们今天提问就到这里。最后欢迎大家点击中国语言文字网和教育部门户网站了解这次《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开征求意见的相关情况,也欢迎大家通过我们提供的多种渠道,对字表提出自己宝贵的意见。感谢各位记者对教育工作、对语言文字工作一贯的支持和关心。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我们下次再会。

(转载自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29/info1249884504180129.htm

Thursday, August 20, 2009

《通用规范汉字表》对于44个字的字形进行了调整

《通用规范汉字表》以笔形变异规则为标准,对所收的8300字全部进行了复查,在统一笔形规则的前提下,生成了《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宋体字形表,其中包括对《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中与规则不一致的44个字的字形进行了调整,约占《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总字数的0.57%。具体是:

  ①“琴、瑟、琵、琶”的上左和“徵”的中下部件“王”最后一笔横变提

  ②“魅”的右部件和“籴、汆、褰、衾”的下部件的末笔捺变点

  ③“巽(撰、馔、噀同)”的上左部件“巳”的最后一笔竖弯钩变竖提

  ④“亲(榇同)、杀(刹、脎、铩、弑同)、条(涤、绦、鲦同)、茶(搽同)、新(薪同)、杂、寨”下部件“木”的竖钩变竖

  ⑤“恿”的上部件和“瞥(弊、憋同)”的上左部件中横折钩变横折

  ⑥“蓐、溽、缛、褥、耨、薅”中的部件“”以及“唇、蜃”由半包围结构改为上下结构

  ⑦“毂”的左下部件“车”上添加一短横,与从“”诸字的字形取得一致。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9年8月19日

Tuesday, August 11, 2009

1949 年的华语课本


这是1949年华语课本(当时还称为国语),这本课本是由香港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Saturday, July 18, 2009

乡味

当飞机徐徐下降的时候,他的心情有点的复杂,这片土地与他的家乡如此接近。自从移民到英国后,他没有想过回到原乡。在国外生活了多年,令他最怀念的是家乡食物的味道。如果他对故乡还有眷念,想必那些食物,或许食物是他最大的乡愁,这些年来,交通是如此的便利,搭乘飞机十多个小时就能到达这里,但是看到这里的混乱的政治和败坏经济,一直让他不想踏进这片土地。

记得刚到英国读书的时候,令他患上严重乡愁的是家乡的食物,每天早上看到面包和热狗的时候,便会深刻怀念起家乡的椰浆饭、印度煎饼、炒饭、猪肠粉等。为了解乡愁,他给家乡的母亲通电话,问母亲这些食物的烹饪方法。他煮了好几回,总是煮不到家乡吃到的味道。

好不容易,挨过了两年,储蓄了机票钱后,回到他熟悉的土地。回家的一个月里,昔日的老同学似乎知道他对家乡食物的思念,为他安排了一个“寻吃行程表”,今天去去吃酿豆腐,明天吃海南鸡饭,后天吃福建炒面……整整一个月,似乎抚平了两年的思念。

回到英国后,他就开始储蓄,准备一或两年后再回乡。当乡愁来袭的时候,他还会列想去吃的食物,街头哪个摊子的酿豆腐最好吃,新村里哪家的咖喱面最可口。他还和老同学约定好,下一次回乡的时候要带用餐的地点。

他毕业后,他回来了一次。这次老同学还是带他到镇上的熟食摊子吃东西,虽然隔了两年才回来,吃了第一口福建面,他感觉味道有些不一样。他禁不住地对老同学说:“味道好像差了些。”老同学一脸不在乎的表情说:“当然,你看现在是谁在炒?是外劳。”

“为什么老板不自己炒了?”他没有想到没回来两年,摊子的主厨悄悄换了人。

“太辛苦了,请了工人还不叫工人做,自己收钱就可以了,这些外劳也不错,学了一门手艺,说不定回到自己的家乡可以开一家餐馆,卖的是马来西亚的食物,如客家酿豆腐、巴生肉骨茶、槟城啦沙……”老同学戏谑道。

在这整个月的寻吃行动里,他感到了些许的失落感。他到过的许多摊子,没有想到许多摊子的主厨不是换上了皮肤棕色、口操印尼音极重的马来语的印尼人,再不然便是口操孟加拉语音的孟加拉劳工。

那次起后,他再回到英国继续学业,从硕士到博士一直读上去,对家乡食物的思念还是如昔。每隔一两年,他都回家乡探望家人,同样的,老同学还是一样陪他在家乡到处寻吃。每一次的寻吃行动,总让他感到无限的惆怅,每一次回去,总是看到曾经熟悉的主厨由外劳取代。福建面看起来还像福建面,那熟悉的味道总好像缺了什么。

博士毕业后,他也在英国的大学找到了讲师的工作,也办了移民的手续。父母相续的离开人世,他也找不到回乡的理由。

今天,他一踏出机场,来接机的朋友问他想吃些什么?“槟城啦沙!”他冲口就说出。回答了之后,他不禁感到莞尔,这里是耶加达,不是吉隆坡,怎么会有槟城拉沙呢?朋友听了也不没有说什么,便开车载他一家餐馆门前停了下来,他抬头看那家餐馆的招牌“Penang Laksa” 不禁呆了。朋友笑笑地对他说:“我们这里的厨师是在你们国家打工,还学会了烹饪你们食物的方法,如果你想吃其他食物,如海南鸡饭、客家酿豆腐,在这里都找得到。”

他没有想到在2020年,会在椰加达的一家餐馆吃着槟城啦沙。

Friday, July 03, 2009

我国独立后的华文课本


这是1959出版的华文课本,这套课本可以说是我国独立后的第一套华文课本。算起来,这本课本有50年历史了。

Wednesday, June 24, 2009

标点符号的历史

中国古代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读文章的应该什么时候停顿,全赖于读文章的人自己断句。到了汉朝的时候,才有了“句读”(judou)符号,所谓“句读”是文词停顿的地方,“句”指语意已尽,“读”指语意还没有结束,语气可能停顿的地方。

我们用的句号(。)和逗号(,)是在汉朝才出现的。明朝的时候,则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到了1897年,广东人王炳耀发明了“读之号、句之号、节之号”等十种标点符号。到了1919年,白话文提倡者胡适之先生写了《新式标点符号的种类和用法》的议案。议案中,他详细并具体地介绍了十种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1920年国语统一筹委会制定了12种标点符号。有关标点符号读物,早在190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英文汉诂》。

1951年,中国国家出版总署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标点符号用法》里有14种符号。1990年3月中国国家语文文字工作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这份《标点符号用法》增加了连接号和间隔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标点符号用法》在1996年6月1日起正式实行。

Thursday, June 11, 2009

“汉藏语系语言词汇语音数据库”项目通过鉴定

“汉藏语系语言词汇语音数据库”成果鉴定会于2009年6月2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召开。该项目是教育部、国家语委民族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及信息化项目(项目编号MZ115-019),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孙宏开研究员主持。

  汉藏语系假设是一个历史概念,指分布在中国南方以及相邻的东南亚人群使用的数百种语言,有可能在历史上同出一源、是6000-8000年前同一母语分化的结果。对这个假设从提出到系统论证,经过了十几代语言学家的艰苦努力。汉藏语系涉及汉语、侗台语、苗瑶语、藏缅语、南岛语、南亚语6个语言集团,这些语言集团分化的年代十分久远,语言集团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以致难以进行测算和确定,构拟他们的原始面貌更是难上加难。本项目采集6个语言集团共361种语言或方言的常用词,每个语言或方言采集的常用词都在2000条以上,总词目共约68万条;建成了数据库,进入数据库的每个词都带有多种标记,并设计了检索功能强大的软件系统。

  鉴定专家听取了研究组提出的研究工作报告,观看了研究成果展示,考查和鉴定了该项目的执行情况和研究成果,一致认为该数据库设计思想先进,是目前汉藏语学界资料最丰富,检索功能最强,而且可以和境内外资料交换和接轨的开放性的数据库。专家组认为数据库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是我国语言研究的一项标志性成果,对国内外汉藏语系语言研究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鉴定专家组建议进一步扩充语言和方言的数量,并加强数据库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李宇明司长、王铁琨副司长等出席鉴定会,希望该数据库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共享。

(转载自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64/info1244453726641564.htm

Sunday, June 07, 2009

diam 与扂

闽南方言形容人很 文静、不好动或者安静为“扂”,如伊真扂[(yi zin diam)她很静。]

“扂”的方言读音为“diam” , 汉语的读音为dian ( 第四声)。“扂”是个古汉字,早在《集韵》便有记载,《集韵》:“扂,所以止动也。”

闽南方言的“扂”与马来语的“diam”的读音非常接近,马来语的diam (意思也是安静)或许与闽南方言的“diam” 有关系。或者说马来语的diam 是外来词,它借自闽南语的扂。

Monday, June 01, 2009

“甘”字溯源

有句成语叫“苦尽甘来”,这个成语里的“甘”有“甜美”的意思。此外,“甜”字是个会意字,“甜”从舌从甘,“甜”偏旁的“甘”便带有甜的意思。

古文的甘字,从口从一,表示口中含食物。因为甘美之物是人们所含的东西,因此引申为甜。如荀子的《荣辱》便有如此一句:“口辨酸咸甘苦。”这里的甘便是甜的意思。此外,日语汉字的“甘”,也表示“甜”。现在一些伺里的甘也表示甜,如“甘露”表示甜美的露水,“甘泉”表示甜美的泉水,“同甘共苦”和“苦尽甘来”里的“甘”都是“甜美”的意思。

“甘”字再由“甜美”引申为“味美”,如《说文解字. 甘部》:“甘,美也。”“甘”再从味美引申至美好,动听的,如《左传。僖公十年》:“币重而言甘,诱我也。”“甘”也从味美引申为“称心满意”,如《后汉书. 马援传》:“今获所愿,甘心瞑目”“甘”又从称心满意引申至“情愿、乐意”,我们常用的“甘愿”“甘心”便有此意。

Sunday, May 24, 2009

渡和度用法的辨别

“渡”和“度”是容易混淆的字,有时我们会搞不清是“度过难关”还是“渡过难关”。这两个字用法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

“渡”的部首是水(氵),因此用于与水有关的江河湖海,如渡江、远渡重洋、飞渡南中国海等。“渡”也用在船只运载渡过江河的水域,如渡船。有时,“渡”也用于难关、危机等,如渡过难关,渡过艰苦的岁月。

“度”的用法则与时间有关, “度”多用于光阴、岁月、节日,带有“过”“经历”的意思,如欢度春节、虚度青春。

Sunday, May 10, 2009

谈黄色

提起“黄色”,你会想起什么呢?代表皇室、皇帝,是尊贵的颜色,还是象征腐化堕落和色情呢?为什么“黄色”会是代表皇帝尊贵的颜色,又会和色情挂上钩?

其实“黄色”最早是属于皇帝的颜色,与“色情、堕落和腐化”完全没有关系。“黄色”带有色情的意思是从十九世纪末开始,美国纽约《世界报》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于是以黄色作为封面,内容则以一些低级趣味的漫画。从此“黄色书刊”也成了色情刊物的代名词,“黄色”也带色情的意思。

Sunday, May 03, 2009

从“巫统”的“巫”谈起——巫字溯源

其实到今天我仍无法理解是什么人将我们的国阵老大——UMNO,简称为巫统,“这个“巫”和马来人似乎一点关系也没没有。

甲骨文的“巫”像两块玉交错,古代用玉来表示灵物。巫师执玉,因此以交错的玉形来表示巫祝。《说文解字. 工部》:“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降神者也。象人两袖舞形,与工同意。”这便是“巫”的篆字字形分析,也是“巫”字的本义。所谓的巫祝便是专以祈祷求神替人消灾治病的人。最初,“巫”是不分男女,后来才有男女之别,男巫称为“覡”(xi),女巫才称为“巫”。

现在,与“巫”搭配的词语,多与“巫”的本义有关,如“巫师”“巫医”“巫婆”“巫术”等。

看了“巫”字的字源后,还是不能理解“巫统”的译名是如何获得灵感,唯一可以理解的是当时翻译者不可能将“UMNO”翻译成“马统”。

Saturday, May 02, 2009

监狱的各种称呼

古代和现代对“监狱”有不同的称呼。中国不同的朝代,对监狱的称呼也有所不同,“囹圄、保宫、居室”都是监狱的称呼。夏朝的时候中央监狱叫“夏台”(现在河南禹县境内)。一般的监狱叫“圜(音唤)土”。商朝监狱也叫“圉”(音雨),是甲骨文中出现的一个字,意思就是“狱”。周朝时也叫“圜土”或者“囹圄”(音零雨)。

在古代,狴犴(bi'an)是传说中龙子。它是一种像老虎的猛兽。因为它具备威力,因此古时候许多监狱的门都画上狴犴,久而久之,狴犴成了监狱的代称,此外,古时候也有人将监狱称为“犴狱”。

如果有官吏犯罪,将被囚禁在“清室”,皇宫中古时候,囚禁嫔妃、 宫女的地方称为“永巷”。

现代对监狱的称呼有“牢、大牢、监牢、牢房、看守所”等。此外,监狱或是拘留所也称为班房。

Friday, May 01, 2009

柴 + 水 = 薪水?

柴 + 水 = 薪水?薪水”里的“薪”本义是“柴火”,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柴”的本义为柴火,作燃料的树枝、杂草等,如“薪尽火传”里的“薪”便是指“柴火”。

那么“薪”又如何会与“薪水”扯上关系呢?“薪水”原是指“柴和火”,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后来由此引申到有工资的意思,因为工资是解决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收入。“薪水”此词源自《魏书》“卿可量朐(qu)山薪水得支几时……如薪水少急,即可量计。”从这里“薪水”引申为“薪俸、工资”。

Thursday, April 30, 2009

道路、公路和马路的辨别

道路、公路和马路都是指“陆地上供行人车马通行的路”。道路、公路和马路用法有什么不同呢?它们用法的差别如下:

一、意思的差别:道路是路的总称;公路和马路都是指提供汽车通行的公有道路,在意思上公路和马路仍有微小的差别。“公路”市区指以外的道路,“马路”则指城市和郊区的道路。

二、马路有时可以泛指公路,但是公路不可泛指马路。

三、道路可以用于比喻,来指遵循的路径或者路线,如条条道路通罗马、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但是马路和公路不能如此用。遵循的路径或者路线,如条条道路通罗马、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但是马路和公路不能如此用

Monday, April 27, 2009

来一杯kopi gao-——谈厚

在传统的咖啡店,我们常可以听到顾客说:“老板,来一杯kopi gao”。 这里的“gao”属于闽南方言词,汉字便是“厚”。

“厚”(gao) 带“浓”的意思源自于酒味浓。早在“厚”便带有“浓”的意思,《说文解字》:“酷,酒味厚也”。《列子. 杨朱》:“丰屋美服,厚味姣色。”和《韩非子. 杨汉》:“厚酒肥肉”里的“厚”便带“浓”的意思。

现在闽南方言常说的“厚酒”(gaoziu)、“厚茶”(gaode)都是指“浓”。现代汉语的“厚”仍有浓的意思,如《汉语应用词典》对“厚”的其中一个义项为“浓,多用于味道”,词性为形容词,如酒味很厚。

Saturday, April 25, 2009

腹稿的由来

“腹稿”有两个义项, 第一个为“构思成熟但还没有写出来的文稿”,第二个义项为“已经胸有成竹的画稿”。

“腹稿”这个词是怎样来的呢?“腹稿”此词最早出现在唐朝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二的《新唐书⁃ 王勃传》:“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这段话的内容大意是每次写碑颂的时候,都不深思熟虑,只是事先将墨磨好,然后便倒头大睡。他突然醒来的时候,便会拿起笔,一挥成篇,而且写好之后,一个字也没有更改。因此,当时的人们便称为腹稿。

Monday, April 20, 2009

2009年全国教师散文奖

教育部主催,我们出版社马来亚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吉隆坡国中华文教师联谊联办2009年全国教师散文奖。征文主题是分享教学心得和感受、教学的心路历程或者教学生涯的点滴。字数为2000至4000字,文类散文。参赛资格为国内在职和退休教师、讲师,欢迎大家踊跃参加 !以下为参赛简章:

2009年全国教师散文奖
一、 宗旨:
a. 鼓励教师参与文学创作,奖励优秀的文学作品。
b.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学素质。

二、 主催:马来西亚教育部

三、 联办单位:吉隆坡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马来亚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四、 参赛资格:凡国内在职和退休教师、讲师皆可参加。

五、 文类:散文(包括抒情文、叙述文,不包括论文、议论文和说明文)

六、 征文主题:分享教学心得和感受、教学的心路历程或者教职生涯的点滴。

七、 征文规则:
a. 题目自拟,字数为2,000至4,000个字(包括标点符号)。
b. 作品必须以电脑打字(字体:宋体;字型大小:14 point),列印在A4纸张上,文末请注明字数(包括标点符号),并附上文字档(Word Document 格式)光盘。
c. 参赛作品只限1篇。
d. 参赛者须交上四份作品(包括原件),并完整地填写参赛表格(可在http://www.malayapress.com.my/http://kuailejiaoxuebao.blogspot.com/下载),或是另以A4 纸张书写中英文姓名、笔名(如有)、身份证号码、联络电话、手机号码、传真号码、任职机构或学校、通讯地址、电子邮箱、个人简介和附上近照一张。

八、 评审:
a. 所有参赛作品分初审和决审两个阶段评选,由主办单位遴选委员评审。
b. 若有必要,评审团有权悬空奖项。c. 评审团的决定为最后的决定,赛后谢绝任何的上诉。

九、 奖励方法:
特优奖(2名):奖金RM1,000 + 奖杯一座+ 奖状一张 + 得奖作品集 5本
优秀奖(3名):奖金RM500 + 奖杯一座+ 奖状一张 +得奖作品集5本
佳作奖(15名):奖金RM300 + 奖状一张 + 得奖作品集5本、

十、 收件日期:即日起至2009年6月30日止,以邮戳为凭。

十一、 成绩揭晓与颁奖:比赛成绩将于2009年8月份揭晓,颁奖日期将另行公布。

十二、 注意事项:
a. 参赛作品必须未曾在任何一地通过任何平面和电子媒体(包括网站和部落格等)发表,在其他任何单位曾经获得任何奖项的作品,亦不得重复参加。凡经发现,将取消参赛资格。
b. 如有抄袭他人作品,法律责任自负,并取消参赛资格。其已发奖金、奖杯和奖状,主办当局将索回。
c. 参赛作品如字数超出规定、参赛要求和参赛者资格不符规定 、字迹不清楚者将不予评审。
d. 本创作比赛一概不退稿,参赛者请自留底稿。
e. 获奖作品如果结集成书出版,不另支付稿酬。
f. 得奖作品的版权归主办单位所拥有。

十三、 稿件请寄交:
马来亚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The Malaya Press Sdn Bhd
No. 1, Jalan TSB 10,
Taman Perindustrian Sg. Buloh,
47000 Sg. Buloh, Selangor  
(信封上请注明:2009年全国教师散文奖工委会收)

十四、 询问:  
电话:03-6157 3158 (谢增英、李慧芳)
传真:03-6156 7053  
电邮:1. jiaoxuebao@tmpsb.com , 2. jiaoxuebao@gmail.com

十五、 本简章如有未尽善处,主办单位有权修订并另行公布。

2009年全国教师散文奖表格


点击上图以下载表格

Sunday, April 19, 2009

谈“馃”

我们常说的“红龟馃”(ang guge)里的“馃”,其实是个古字。这个馃字俗写成“粿”。“馃”的本义为“饼子”,如《玉篇 . 食部》:“馃,饼子也。”现在多指糕饼。在方言里泛指年糕的一类米制食品,如年馃、发馃。

“馃”字在不同的闽南方言,有不同的读音。在漳州话和潮州话读gue,在泉州话读ge。不难发现到,潮州的读音gue与马来语 kuih 的读音相近,极有可能马来文的kuih 是借自闽南方言的馃。

Saturday, April 18, 2009

再谈“满”和“蛮”的用法

“满”和“蛮”作为副词的时候,哪个比较正确?《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都用“蛮”,因为这两本辞书将“蛮”列为副词。但是一般的虚词词典多以“蛮”为主条。

由李科第主编的《汉语虚词词典》对“蛮”列为程度副词,放在动词、形容词之前作修饰成分,表示程度甚,可解为“很”“非常”,如:他这篇文章写得蛮好。

《汉语虚词词典》将“满”的用法细分如下:
一、 作程度副词,放在动词、形容词之前作修饰成分,表示程度甚,可解作“很”“非常”“十分”“格外”,如这次比赛,夺得冠军满有把握。这个用法与“蛮”的用法是一样的。
二、 作范围副词,表示事物的普遍存在,可解“全”“都”,常以“满是”的形式,表示判断或肯定,如:他打球回来,全身满是汗水,脚上满是泥。
三、 作情态副词,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表示充满或充分地状态,如:一辆辆满载物资的汽车,飞快地驶向灾区。
四、 作语气副词,常放在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之前,表示“事与愿违”的语气。可解作“原来”“本来”等意。如:满以为他能解决这个难题,谁知他今天没有露面。

根据《汉语虚词词典》的解释“满”的第一个义项与“蛮”的用法是一样的。《汉语应用词典》对“蛮”的作为副词时是属于吴语,并解释狠、挺,多用在有积极意义的词语前面,表示程度深,如蛮好、蛮熟悉、蛮积极。《汉语应用词典》对“满”作为副词的义项只有一个,便是指“完全、全部”,多用在动词前面,表示没有例外,如满有把握、满不在乎。

从上述解释看来,是“满好”还是“蛮好”比较正确,看来难以定夺。

Friday, April 10, 2009

"贼”的溯源

“贼”是会意兼形声字。金文的“贼”是从人,持戈击贝,有毁坏的意思。到了篆文,将人移到右边并讹成刀。“贼”的本义是“毁坏”,据《说文解字. 戈部》:“贼,败也。”

后来,“贼”引申为伤害或者杀害,如《孟子. 梁惠王下》便有这么一句:“贼仁者谓之贼,仁义者谓之残。”当“贼”用作名词的时候,是指危害国家或者民众的人,如我们现在常说的卖国贼、奸贼里的“贼”便有此义。

“贼”从“危害国家或者民众的人”引申指“强盗”,如擒贼先擒王。“贼”又用来指小偷,如成语捉贼心虚里的“贼”便是指“小偷”。

“贼”从小偷义又引申到狠毒,如贼头贼脑。“贼”从这再引申到狡猾,如有时候,我们会说“这个人真贼”,便是指这个人真狡猾。

“贼”作为副词,多用于东北方言,其意思是“很,非常”。据《应用汉语词典》的解释:“很,非常,多用在形容词前面,多表示令人不满意或情况不正常,如这两盘菜贼咸。”

“贼”古代的意义和现在的是相反。古时候,“贼”是指“乱臣、强盗”,“盗”才是指“小偷”,有趣的是“偷”不是指小偷,而是指“苟且”。

Sunday, April 05, 2009

瀑布的别称

瀑布是从山壁上或河身突然降落的地方倾斜下来的水流。从远处看,瀑布就像挂着的白布。瀑布的量词为“个”或“道”。根据瀑布的“形象”,人们为瀑布取了不同的名字。“瀑布”的别称如下:

飞泉、飞流、飞溜、飞瀑、匹练、玉帘、谷雷、垂水、悬水、悬布、悬河、悬泉、悬流、悬淙、悬流、悬濑和悬瀑等。

Monday, March 30, 2009

中国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和《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

 由教育部、国家语委组织研制的语言文字规范《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和《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于2009年3月24日发布,自2009年7月1日起试行。

  《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规定了现代常用字的部件拆分规则、部件及其名称。该规范适用于汉字教育(主要包括中小学语文教学、教材编写和信息技术教育,以及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国际汉语教学等)、辞书编纂等方面的汉字部件分析和解说,也可供汉字信息处理等参考。

  该规范中部件拆分的原则是:根据字理、从形出发、尊重系统、面向应用。具体拆分规则是:1.字形结构符合字理的,按字理进行拆分。如:“分”拆分为“八、刀”,“相”拆分为“木、目”。2.无法分析字理的,或字形与字理矛盾的,依字形进行拆分。如:“朋”拆分为“月、月”,“执”拆分为“扌、丸”。3.笔画交叉重叠的,不拆分。如:“串”不拆分为“中、中”,“东”不可拆分为“七、小”。4.拆开后的各部分均为非成字部件或均不再构成其他汉字的,不拆分。如:“非”不可拆分为“、“。5.因构字造成基础部件相离的,拆分后仍将相离部分合一,保留部件原形。如:“裹”拆分为“衣、果”。据此规则,对3500个现代常用汉字进行部件拆分,得出514个部件。根据不同变体、简繁对应、形近等原则对514个部件进行归组,共归为441组部件。

  部件名称命名规则是:1.按读音命名部件。如:“口”的名称是“口(kǒu)”,“聿”的名称是“聿(yù)”或“律(lǜ)字边”。2.按笔画命名部件。如:“丨”称为“竖(shù)”,“一”称为“横(héng)”或“一(yī)”。3.按俗称命名部件。如:“辶”称为“走之”,“彳”称为“双立人”。4.按部位命名部件。如:“囗”称为“围(wéi)字框”,“巛”称为“巡(xún)字心”等。

  依据以上规则,该规范给出了《现代常用字部件表》和《常用成字主形部件表》。《常用成字主形部件表》共包括305个常用的成字主形部件。在规范的附录中还给出了《现代常用字部件构字数表》和《现代常用字部件笔画序检索表》。

  《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规定了现代汉字中常用的独体字,给出了《现代常用独体字表》。该规范适用于识字教育、辞书编纂等,也可供汉字信息处理等参考。

  独体字是由笔画组成、不能或不宜再行拆分、可以构成合体字的汉字。该规范制定原则是:尊重字理、从形出发、立足现代、面向应用。确定现代常用独体字的规则是:1.字形结构符合字理和独体字定义的汉字。如:“一、乙、日、火、土”等。2.符合独体字定义的草书楷化的简化字。如:“专、书、东、农”等。3.交重结构,不能拆分的汉字。如:“串、隶、事”等。

  依据以上规则,在现代汉字的范围内确定了256个现代常用独体字,形成了《现代常用独体字表》。为方便使用,该规范还提供了音序检索表。

  《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和《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都是推荐性标准,鼓励社会使用。它们的发布,对推动汉字教育、辞书编纂、汉字信息处理等方面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有助于传承汉字文化,提高汉字教育质量,克服乱拆乱讲汉字的现象,促进中小学信息教育与汉字教学的一致性。

  这两项规范已由语文出版社出版发行。

(转载自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04/info1238406973224504.htm

黄昏和傍晚的区别

“黄昏”和“傍晚”是近义词。“黄昏”指“日落以后星星出现以前的一段时间”;“傍晚”则指“天快黑的时候”。“黄昏”和“傍晚”的词义有什么不同?

简单地说是时间上的不同。“黄昏”的时间是“日落到天黑这段时间”,因为这个时候有太阳的余光。黄昏刚开始的时候,天空比较亮,我们还可以看到周围的景色。接着,天色便会慢慢暗下来,一直到天黑。“傍晚”的时间是“天快要黑的时候”,这时候我们只能朦胧看到四周围的景色。

“黄昏”的时间比较长,“傍晚”的时间比较短,而且“黄昏”还包括了“傍晚”。

Friday, March 06, 2009

教师和老师的分别

教师和老师都是用来指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和老师的用法仍有些差别,这两个词用法的差别如下:

(一)“教师”专指担任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如“我的姐姐是小学教师”,“老师”除了指担任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外,还可以尊称在某方面值得我们学习的人,例如“你们的能力比我强,是我学习的老师。”

(二)“老师”可以用来称呼人,如“黄老师”“林老师”,我们却不能用“教师”来称呼人,如我们不能说“林教师”,因为“教师”是总称。

Friday, February 27, 2009

2008年十大语文差错公布 “三聚氰胺”遭普遍误读

新华网上海12月30日专电(记者孙丽萍) 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30日公布了2008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
十大差错分别是: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用《论语》中的这句话欢迎全球来宾。然而,电视节目主持人却将lè误读成了yuè。2008年,这是国人在引用名言时经常读错的字。

社会热词中容易出错的是“三聚氰胺”。今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让生僻词汇“三聚氰胺”迅速家喻户晓。“氰胺”应读qíng’àn,但国人普遍将其误读为qīng’ān

今年高考,许多中学生使用“震憾”一词形容汶川大地震,正确用词应该是“震撼”。“撼”为手旁,意思是以手摇物。“憾”为心旁,意思是心有缺失。两者形近而义殊。

新闻报道中容易混淆的词是:狙击/阻击。2008年末国际金融危机来势汹汹,“狙击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等标题频频出现于报纸、网络上,其实这里的“狙击”应写为“阻击”。“狙击”是进攻性的偷袭,“阻击”才是防御性的阵地战。

旅游景点爱用繁体字书写名人故居的说明牌,却往往将“故里”误写为“故裏”。“里”字本有其字,和“裏外”的“裏”不相干。

社会机构称谓中,“非营利机构”常被误写为“非盈利机构”。营利是指主观上谋取利润,盈利是指客观上获得利润。两者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出版物上容易用错的词是:期间,如“期间,我参加了一次考试”。“期间”不能单独放在句首使用,应该写成“其间”

出版物上容易混淆的成语是:“望其项背”和“望尘莫及”。前者表示差距不大,后者表示相差悬殊。一些著名作家的笔下,竟然也会出现“只能望其项背”这样的病句。

财经术语中,“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准备金利率”有时会被新闻媒体混为一谈。前者是指银行提取准备金的比率,后者是指央行对准备金支付的利率。

近年来《红楼梦》被影视剧屡屡翻拍,“红学”登上“百家讲坛”等电视节目。但红学研究中的“索隐派”,一再被讲坛学者们误称为“索引派”。“索隐”是指钩沉索隐,探究故事背后的事实。而“索引”专指图书检索。两者可谓风马牛不相及。

《咬文嚼字》编辑部负责人郝明鉴还表示,2009年,该杂志将集中精力,对《士兵突击》《五星大饭店》等一批高收视率优秀电视剧的字幕进行“纠错”。                                  (摘自新华网)

介绍《汉字部首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两项标准

续梅: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教育部今年第4次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发布的内容有两个大的方面:第一个是由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汉字部首表》和《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这也是关于汉字部首的两项非常重要的标准;第二个是发布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频道将于下周(3月2日)正式开播的消息。这两个内容没有太大关联,我们原来考虑是想分两次发布会向大家介绍情况,考虑到“两会”之前,新闻界的朋友可能都比较忙,所以还是放在一次会议上进行发布。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各位嘉宾: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李宇明司长;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兼总编辑陈力女士;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张书岩;天津师范大学教授陈燕老师;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频道总监徐锦培。  

下面,首先请李宇明司长发布《汉字部首表》和《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两项标准。

李宇明:今天非常高兴来参加新闻发布会,和我们今天是和媒体同行,有在座的媒体朋友,还有会上一起发布新闻的中国教育电视台。今天发布《汉字部首表》和《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我们知道汉字是非常悠久、非常有内涵的文字。把汉字编到一块儿,要分很多部,部首就像班长一样,是一部字的领头人,放在一部字的前面。把哪些字编在一块儿是有规律的,按照意义和形体。编部首,目的是为了查字,我有一个字去哪儿查?知道了它属于哪一部,我就可以查到。这就是部首的作用。

  过去部首的作用是为了检字,到现在进入信息化的时代,很多信息都是靠汉字把它编排在一起,所以现在的汉字编排和汉字检字实际上也是信息编排和信息检索。汉字分成多少部是一个问题,哪个字归到哪个部也是问题。东汉时期天才的文字学家许慎,他在《说文解字》首创540部。但是汉字的发展演变就是意义和字形的矛盾运动过程,后来越来越重视形的变化,很多形不一样,于是后来部首就有各种各样的变化了。到了明代《字汇》是214部,清代《康熙字典》也是214部。《新华字典》第9版之前,189部,等等。这给教育、辞典编纂、信息检索都带来一些困难。所以,社会发展、文化传承,要求根据今天汉字情况来统一部首。  

早在1983年的时候,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出版局联合发布了《汉字统一部首表(草案)》,这个部首表得到了大家广泛的应用,在应用中大家都觉得这个草案很好。我在PPT中列举的都是采用了《汉字统一部首表(草案)》的一些重要的字典、辞典和检索的检字法。在实践的基础上,又对原来的草案进行了适当调整和补充,形成了今天的《汉字部首表》。主要调整和补充的地方是三个方面,一个是主部首和附形部首的确立;二是部首排序;三是部首表的使用规则。 

 《汉字部首表》规定主部首201个,附形部首99个。字词典的编纂也可以根据需要有一些灵活的处理。比如采用主部首和附形部首同时立部,比如“车”(車)和“玉”(王)。  下面,我再介绍《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GB13000.1这个字符集总共汉字20902个, GB,是 “国标”的汉语拼音的首字母。在汉字部首归部方面我们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在汉字信息处理、辞书编纂等方面有各种不方便的地方,有的时候会造成很大的浪费。我们发布部首归部规范以后就起到了统一的作用。归部原则是按照字形的特点来归部的,比如拿到一个字,首先从左、上、右看哪个能成为部首,能成部首的就选成部首。比如说“文质彬彬”的“彬”,一看是“木”字旁就归到“木”部,那就到“木”部去查。再比如“闻”,一看外部是“门”,就不要到“耳”那儿查。如果左边和上面都不是部首,那就取右边或取下边,如“颖”就取“页”做部首,“染”就取“木”做部首。如果几个部首叠合,比如说江西的简称“赣”,在左边取部的时候,可能有一点一横,或者一个“立”,一个“音”,部首叠合的时候就取复杂的部首归部,比如赣归入“音”部。实际上文章的“章”从字义上来讲不应该是“立”“早”,应该是“音”“十”。音就是音乐,“十”表示多,多篇音乐就是“章”。还比如“兵”,上面应该是“斤”,下面是一横,一撇一点。而不是“丘”“八”。我们这次归部实际上就是要解决很多乱拆汉字的问题。  

《汉字部首表》和《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都是推荐性标准,鼓励社会使用。我们国家标准,有一些是强制性标准,有一些是推荐性标准,语言文字跟别的东西不一样,它牵扯到每一个人,我们没有办法用一个一成不变的非常严格的标准来要求每一个人。这两个标准的发布,对于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促进汉字部首排序检索的统一、推动辞书编纂、汉字信息处理以及汉字教学等,都有重要意义。这两部规范已由语文出版社出版发行。  

最后,我想利用这个机会再讲一点我们后面要做的工作。我把它叫“余言”,有两层意思:一是余,就是多余的话;二是我,只代表我个人的意见。信息化和文化传承是当下两大热点话题。信息产品中的语言文字标准过去更强调技术性,很多字形的输入法拆字,主要是考虑技术,与教育领域相关的语言文字传承常常有差距,因为教育界主要讲究字理,这样就出现了学校的信息化教育与语文教学之间的不协调,老师和学生用的软件和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文字原理出入差别很大,这样很不利。怎样克服这样不协调的现象,怎么样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语文教学,是值得我们今天思考的一个问题。  

近些年来,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加强了面向汉语汉字教学标准的制定工作。近期将发布两个标准,汉字部件规范标准和汉字独体字标准。过去汉字部件,各地叫法不一样,比如“纟”有些叫绞丝,有的地方叫扭丝。单人旁有的叫立人,有的叫单人,需要规范。汉字教学中,有时为了让学生好记,根本不管这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比如说“饥饿”的“饿”,有些老师跟学生这样讲,说“饿”好记啊,饿左边是食字旁,吃饭啊,我要吃饭就饿了,但是,下面再问:要是一个虫子旁,一个“我”,那是我要成为虫子吗?一个单人,一个“我”,就是我要一个人吗?如果一个“女”,一个“我”……!我们感觉到在汉语文化传承和信息化方面应该做更多的工作。当然,我们这些规范标准都是为教师、为信息教育产品的研发人员提供知识和规范,我们不主张把这些东西直接教给学生,特别不主张去难学生、考学生,语文课应该教得生动一点、活泼一点。不要让语文知识代替能力。因此,这些规范只会给从事教育的人带来帮助,而不会增加教学难度。如果哪个学校让学生去死背这些规范,我想那是最笨的。通过规范来促进中小学信息教育与汉语汉字教学保持一致,使悠久灿烂的汉字文化在信息时代能够更好的传承。而这些也许和我们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将会有关系,我们可以和陈总一块儿合作。  

我就介绍到这里,大家如果有问题,我们还有两位课题研究组的教授可以解答。  续梅:谢谢李司长!李司长把非常专业的内容跟我们进行了通俗的讲解,方便我们更好地理解。回想我们在上小学学汉字的时候,都学过怎么查字典,知道这个字怎么读音,我们会用拼音查字方法,不认识这个字的时候,我们就会用到部首查字法。有的字我们可能很清楚,比如说“新闻发布会”当中的“新闻”两个字,按照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外后内的顺序都能很快地找到部首。像“发布会”这三个字,我在想这三个字的部首如果让我们很快找出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所以部首的标准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学习都有密切的关系。今天发布这两个标准也是解决两个重要的问题。刚才李司长解释得很清楚,第一个标准是解决立部的问题,哪些部件可以充当部首,有201个主部首和99个附形部首;第二个标准是解决归部的问题,哪些字应该归到哪些部首里面,一共有20902个汉字的部首归部表。我想这两项标准的发布,对于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还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一会儿大家有什么问题,我想李司长和台上的几位专家会给大家做详细解释。   北京日报记者:第一个问题,新出部首规范的第五条,好象所有笔画都以笔画多的为主,这个新办法会不会影响到我们现在学生已经熟悉的查字典的方式。第二个问题,通过国家标准,以后出版查字典的办法是不是都按新办法来?涉及到电脑里面的五笔字型的输入法是不是也需要调整?另外我想问李司长的一个问题,我看材料里有新词语辞典,曾经有一段时间停止出版了,我想问今后会不会出,这些新词语辞典会不会对现代汉语词典有影响?  

李宇明:新词语辞典,过去中断了,是因为这个项目需要海量的数据库,要很多人一起做才能做出来,后来课题停了。这个课题是一个很重要的语言基本建设。词能不能进到《现代汉语词典》,我想有些词有生命力,有些是没有生命力的。  陈燕:刚才李司长说规范都有推荐性的标准,鼓励大家使用。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归部规范”,主要是应用于信息处理里面的汉字排序的检索,也可以供辞书编者和教学参考,我想中小学在使用这个规范的时候,会很恰当地使用,不会造成什么矛盾。  李宇明:而且辞典编纂有技巧,实际查的时候可能从多个口进去,都可以查得到。  

北京日报记者:比如音乐的“音”这个单个字,以前可以查“立”或者“日”,现在只能查“日”,是不是这个标准出来之后,有一个新的查字方法?  陈燕:你刚才说的“音”字,它本身就是一个部首。  

张书岩:这个“音”,1983年制定的《汉字统一部首表(草案)》就已经有这个部,一般的字典都会列这个部的。  

记者:汉字部首表如果出来之后,我们现行的字词典是不是就不好使了,紧接着就要出一个适合于这个部首表的字典出来。我们现在小学语文教材的部首还是按以前来教?从今年秋季开始,是不是小学语文教材也要按照新的部首去教,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一些老师也需要进行这方面的培训?还有一个问题,刚才李司长说的,鼓励使用,鼓励去使用还是强制性使用,这涉及到小学教学的问题,希望您能对这个问题再解释一下。  

李宇明:实际上我们现在中小学教学(包括很多辞书编纂)用的都是201部,没有给社会造成断裂。只是一些大的字典、词典有差异。这些差异多是附形、主形问题。不是强制性的规范。教学应该灵活一点,不应该考学生这个部首那个部首,要是这样考的话,语文课就没有办法上了。从政策上来看,第一不会造成断裂,第二它和考试不会有很大的矛盾。  

张书岩:刚才这位记者同志的担心,我觉得是不必要的。因为我们设立这个规范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更方便地使用、掌握部首,而不是给大家添麻烦。当初在制定部首表的时候,曾经就吸收了各个辞书编纂单位,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他们负责编《现代汉语词典》,还有上海辞书出版社他们负责编《辞海》,还有商务印书馆的老专家,大家一起来共同商议这个事情。原则里有一条,尊重传统,坚持继承性原则。所以,这个部首表不是新创造一个东西,而是把原来有矛盾的、不统一的东西给它整合起来,没有统一的部首表的时候,各辞书的部首表处于混乱的状态,比如有的用250多个部首,有的用189个部首,习惯用189个部首的去查《辞海》的时候可能查不到,相反用惯了《辞海》的人去查《新华字典》也有可能查不到,但是我们现在给它统一起来了,都用201个部首,如果各个辞书都采纳了,我想这只能对大家有好处,让大家使用起来更方便。

光明日报记者:李司长刚才所说,汉字部首归部方面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次归部规范的出台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对于有争议的问题怎么处理?另外,再请您介绍一下这个归部归酝酿过程。

李宇明:这个问题我们请陈燕老师来回答。  

陈燕:归部问题历史上的确有争议。我们在做这个课题的时候,都进行了详细考察,在解放以后,有些辞书里面有一些部首的检索法,我们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对这些查字法都进行了研究,选择是合理的因素,形成规则有依据,便于应用,用取长补短形成这样一个归部规范。  中国教育报记者:我们知道空中课堂这个频道的开设,为中小学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现在有没有合作机制来保证这个频道可以跟目前的学校的名师合作保证教育的质量?第二个问题,中小学辅导时段每天有1个半小时的节目,这个节目跟中小学课程教育有哪些衔接?  

陈力:优质资源如何保证的问题,我想优质资源来自两个方面:第一,国家统筹将国家的优质资源送上去。比如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国家级的培训任务放到上边。还比如国家有关新课程的内容,我们通过教育部以及各方面的联系,也将频道作为主要优质资源的播出平台。第二,全国各地已经有的优质资源,我们将开展广泛的征集活动,比如征集各个教材的优质音像节目、好课、名师课程、名师讲课、名师分析性课程的节目,还有一些教师教案、教师技能大赛等等,通过这种征集,把优质资源筛出来放到这个平台上面。另外,怎么解决空中课堂频道节目播出和中小学上课的问题,因为本身教材是一纲多本,学生作息时间不一样,这是一个矛盾。我们想,首先播出的节目不是纯粹的每个课本的同步课堂,它做不到这一点,主要是抓住它规律性的东西,根据大纲的要求,我们播出配合性的节目、配合性的课程、配合性的活动。中国教育电视台这个频道的节目发布和节目单区别于任何一个频道,现在根据老师和学校的需求,它的节目单以后将呈现像我们在家里看数字电视一样,像菜单一样,一点这个课程不是几句话介绍,内容介绍什么都很详细,供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使用。  

东方早报记者:请问李司长,因为前一段时间电视频道有四成标识不规范,现在有哪些频道做了一些规范性的措施,如果他们不继续改进的话,教育部会不会采取一些什么措施?  

李宇明:我在网上看到了这些消息。关于台标使用的问题,出发点是考虑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我们国家有一部《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新世纪生效的第一部法律,这个法律上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法制的社会,都应当依法行事。第二,我们国家现在成为全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人走向世界是带着尊严和文化走向世界的。我们要尊重母语,维护母语尊严。爱我国家,必爱我语言。  

续梅: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感谢记者朋友对教育的关注,以及为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所作出的种种努力。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转载自中华人民教育部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91/info1235541066534591.htm)

Monday, February 23, 2009

"媒人”的各种称谓

媒人有各种称谓,如媒人、媒婆、月老、月下老人、冰人、代柯人、作伐人、撮合山、保山、红娘、介绍人等。

“媒人”此词很早就出现,其中如《孔雀东南飞》便有这么一句:“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冰人”为什么与“媒人”扯上关系呢?“冰人”的由来是出自《晋书.索紞传》里的“冰上为阳,冰下为阴,……君在冰上与冰下人语,为阳语阴,媒介事也。君当为人做媒,冰泮而婚成。”后来,人们就把媒人叫做“冰人”,也称为“冰上人”。

“代柯”这个词出现得很早,在《诗经·豳风·伐柯》便有“代柯”这个词:“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中庸》:“执柯以伐柯。”后来,人们便称媒人为“伐柯”或“伐柯人”。
 
“保山”本来是指像山一样稳固可靠的保证人,《红楼梦》第119回“他说二爷不在家,大太太做得主的,况且还有舅舅做保山。”因此,旧时也称称媒人为“保山”。

“月老”这个名称则和唐人小说有关。根据《唐人小说》记载,唐代人韦固夜经宋城,遇到一个老人倚囊而坐,向月检书。固问所检何书。答曰:天下之婚牍。又问囊中赤绳何用?答曰:以系夫妻之足,虽仇家异域,此绳一系,终不可避。传说这个老人便是主管婚姻之神,所以以“月老、月下老、月下老人”作为媒人的别称。

Friday, February 13, 2009

谈趋之若鹜

近来,“趋之若鹜”这个成语频频出现在报章上,许多人将这个成语理解成“很受欢迎”或者“很多人争着,例如:陆寄居蟹成新宠,青少年趋之若鹜。
“趋之若鹜”这个成语是出自《史记 ∙ 货殖列传》里的:“走死地如鹜者,其为者皆为财用耳。”这句话的意思便是“为了牟取钱财,像成成群的鸭子不顾性命地奔赴危险之地。后来人们用“趋之若鹜”来比喻很多人争先恐后地追逐某件一个事物。这个成语多来比喻追逐不正当的事物。清朝李渔《笠翁文集》:“苍头之利几何?而此辈趋之若鹜。”
根据《应用汉语词典》对“趋之若鹜”的解释为“像野鸭一样争着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前往。” 《现代汉语词典》对“趋之若鹜”的解释是“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不好的事物。”
由此可见,“趋之若鹜”是贬义成语,千万不要将它用在受欢迎或者很想要的东西上。

Sunday, February 08, 2009

消失的童年

我常听身边的人说现代的孩子多幸福,因为他们拥有了许多我们童年时不曾拥有的东西;也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比较不幸福,因为他们拥有的一切都是属于物质的,再加上考试的压力,使他们失去纯真的童年。每当我听如此的论述,总是保持中立的立场,因为我总觉得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幸福,而且我们不能用以前的童年生活的准则,来看待现今孩子的童年。

后来,看了尼尔·波兹曼写的《童年的消逝》后,令我思考现在孩子童年的问题。这本书除了阐述“童年”的产生、发展外,还阐述了“童年”日益走向消逝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伴随着人类传播方式的变迁而完成的。书中也提到文字、印刷、电视等都让“童年”的变迁和逐渐的消逝。

看看今天的小朋友的童年生活确实与我们有很大的不一样。有次和一位老师谈天的一番话,令我感触更深了。那位老师告诉我,一天他的孩子问取他邮票是怎样的,他听了,先愣了一会,他怎么没有想到那五年级的孩子不知道邮票的面貌。后来仔细一想,这件事可以是可以理解的,家里的信都是属于银行或者政府部门的,这些信都不贴邮票的。自从有了电子邮件后,与朋友的通信方式,便是通过电邮。农历新年时,因为送短信息和电子贺卡的便利,亲友也不寄贺年卡,

这位老师的这番话使我回忆起儿时集邮的点点滴滴,依稀记得是在二年级的时候,有次看到邻家的大哥哥拿出邮册向我显耀,顿时我就被他邮册里的邮票给吸引了,当时我看到不同形状、不同国家、不同图画的邮票,就被这些邮票给吸引了。当时我想,自己也要收集邮票。回到家,我便和姐姐商量有关集邮的计划。我的建议很快的被姐姐接受了,于是我们便展开了收集邮票的行动,首先我们瞄准了爸爸的信,央求爸爸将不要的信封给我们。接着,我们厚着脸皮向邻居讨他们不要德信封。假期时,等待邮递员的到来,更是我们的欢乐时刻,当我们从邮递员接过信后,便会要求爸爸将信封上的邮票给我们。

那时候左邻右舍的小孩都掀起了集邮的热潮,大家一有空的时候便拿出各自的邮册来欣赏,交换邮票。我们的交换可不是一枚邮票换一枚,有时是两张殖民前的邮票换一张新加坡的邮票。有时候,邮票交换成功与否,还得看交情。除了收集邮票,我们也开始收集首日封,当时我们不致到邮局什么时候会出首日封,为了不错过买首日封,空闲时,我便会步行都家附近的邮局问:“Hari ini ada keluar sampul surat hari pertama?”结果,邮局里的人都认识一个国语讲得不是很灵光的女孩常来问什么时候会首日封的会出版。因为零用钱有限,我们每次只买一封首日封。们姐弟还会分工,由我出钱买首日封,弟弟则出钱买邮册。

随着升上中学,繁重的功课和无数的补习,渐渐地让我们放弃了收集邮票。那几本邮册就这样一直被我们放在书架上。有次回家乡时,心血来潮拿了那些邮册来欣赏,并和姐姐谈儿时集邮这得点滴,当教师的姐姐有些感慨地说,现在的小学生一般都不太爱收集邮票。电脑的普及,各种新颖的游戏总是吸引着他们。他们也没有耐心收集和整理邮票。姐姐还有点惋惜的说,现在的孩子体会不到集邮那种“收集”“等待”和“分享”乐趣了。

现在回想起来,集邮的日子添加了我童年不少的乐趣。不知道在未来的日子,集邮这爱好会不会在我们未来孩子中消逝呢?

Tuesday, February 03, 2009

快乐教学报部落格

这是我和其他同事负责的部落格——快乐教学报部落格。欢迎大家上去看看,并给予指教。:)

http://www.kuailejiaoxuebao.blogspot.com/

Thursday, January 08, 2009

"拍拖“的由来

”拍拖“一词在香港的使用频率相当高。它的意思是“恋爱”,这个词源自粤方言。《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也收入了这个词。“拍拖”最初的原义与“恋爱”没有关系的,反而它是与船的航行有关。

话说在清朝末期,在广东内河航行的客船一般都是由一条形体较小的蒸汽火轮船用绳索拖着航行。这两艘船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航行方式俗称“拖渡”。当客船航行到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时候,河道变窄,小火轮便要靠在客船旁边并列拖着客船航行。粤方言将靠在一起称之为“拍”,所以大小两船相靠并行便称为“拍拖”。

后来,男女相悦时在街上相伴而行,人们笑称之为“拍拖”。“拍拖”逐渐成了“谈恋爱”的代名词。“拍拖”此词发源于广州,盛行于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