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28, 2008

谈“囝”

潮州方言的“囝”(潮州音为“gian”)可以说是个古汉字。“囝”的意思为孩子的统称,例如生囝。唐朝的诗人顾祝还以《囝》为题,写了一首诗。诗的前三句为“囝生闽方,闽吏得之,乃绝其阳。”这首诗的首句是诗人叙述闽童被掠为奴的经过。前三句交代了这种野蛮风俗盛行的地区(闽方)、戕害闽地儿童的凶手(闽吏)以及戕害儿童的方式(绝其阳)。

除了有孩子的意思外,“囝”的意思是儿子,用来称呼事物小者,例如诸囝、刀囝等。此外“囝”也用来表示数量少,例如“滴囝”;时间短,例如“下囝”和长度短,例如“节囝”。

Sunday, July 20, 2008

妻子的别称

妻子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以下为妻子的别称。
“夫人”用于外交场合。
“太太”有尊敬的意思。
“内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
“老伴”用于年老的夫妻。
“爱人”在中国用来称呼自己的另一半,在马来西亚有时用来称呼自己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
“堂客”中国南方某些地区的叫法。
“媳妇”中国河南、河北的叫法。
“老婆”多用于口语的俗称。

Tuesday, July 15, 2008

拍马屁的由来

我们常用“拍马屁”来说陷媚奉承的行为。古时候,“拍马屁”不是贬义词。“拍马屁”的来历有三种说法。一说是元代蒙古人的习惯,两人牵马相遇,要在对方马屁股上拍一下,表示尊敬。二是蒙古族以得到骏马为无上的荣耀。如果马肥,两股必然隆起,所以见到骏马,总喜欢拍着马屁股称赞一番,三是蒙古族好骑手,遇到烈性马便拍拍马屁股,使马感到舒服,随即乘势跃身上马,纵马而去。

那么“拍马屁”为什么会变成含贬义呢?这是因为那些趋炎附势者看到权贵策马而来,不管他的马优劣如何,都争着拍马屁股恭维一番:“大人的好马,大人的好马!”于是“拍马屁”成了巴结讨好、阿谀奉承的意思。

Saturday, July 12, 2008

蛮好还是满好?

有朋友问起“蛮好”“满好”哪个是正确的。我们来看看“满”和“蛮”的用法。

当“蛮”是副词表示挺的时候,多用在有积极意义的词语前边,表示程度深,例如我们常说的“蛮好”“蛮大”“蛮有意思”。“蛮”的这个用法是属于吴方言的用法。

当“满”是副词的时候,它的意思是完全,例如“满不在乎”,表示“完全不在乎”;“满有资格”表示“完全有资格”。

当我们要表示“挺好”的时候,应该是“蛮好”而非“满好”。

Tuesday, July 08, 2008

"百姓“的由来

上古时代,只有贵族是有姓的,平民是没有姓氏。“百姓”便是指有姓之人。“姓”这个字,分开来就是“女”“生”,也既是所什么样的女人生的(或者在一个什么地方生的)儿子,就得了一个相应的姓。

相传黄帝的母亲是住在姬水边上的,所以黄帝就姓姬;舜的母亲是住在姚虚的地方,所以舜就姓姚了。那时候,子并不跟着父亲姓,比如黄帝,就给他的后代分别赐了12个不同的姓。所以那时候有姓的就都是王公贵族,“百姓”也就是“百官”。战国以后,这些贵族的子孙后代成了平民,平民才逐渐有了姓。这时候“百姓”才有了“平民”的意思。

Sunday, July 06, 2008

胡字溯源

“胡”在古时候是指兽颔下的垂肉。《说文》:“胡,牛颔垂也。”因为兽的胡三嘎报告长着毛,因此便引申出胡须义。后来造出“鬍“来表示胡须义。简化字后将“鬍”归入“胡”。

中国古代称北方地区和西域的人为“胡人”。汉代的时候,“胡”泛指外国人。后来由西域或者外族传来的物品都冠上“胡”字,如胡椒、胡琴、胡笳等。到了唐朝,“胡”有了“任意胡来”的意思,如胡作非为,胡言乱语。

Friday, July 04, 2008

谈谈闽南语系

福建简称为闽,闽南便是指中国福建的南部,狭义上所指的闽南仅指“厦门”“泉州”“漳州”这三个地区。

闽南话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就要从汉朝末年开始说起。中国汉朝末年的三国时代,中原发生战乱,难民开始进入福建, 造成原有“百越族”土著民族的语言发生变化,逐渐形成了初期闽语。汉人大规模进入福建,则是“永嘉之祸”开始。因为晋室南迁,造成大批北方的汉人进入闽,并带来了3世纪时北方的口语音,这便是所谓的“十五音系统”,而“泉州语”亦于此时渐渐形成。

唐朝的时候,陈政、陈元光父子带兵入闽平乱,进而屯垦漳州,带来了7世纪的北方的中古音。到了10世纪的时候,王潮兄弟又带军队入闽平黄巢之乱,也带入了当时的中古音。从以上的两批移民,所带来的北方口语,经过演变就形成了“漳州语”的基础。

北宋时期,闽南地方的一些人民政治经济因素而移民海外,也因此也将闽南语。明朝末年,闽南发生大旱灾,郑芝龙曾招数千人到台湾垦殖,他们大多数便在台湾定居,而且还跟台湾原住通商、甚至通婚,而促进了汉人与台湾各原住民族在血缘以及语言上的融合。

闽南话所蕴含的意义在于完整地保留了两汉时代的古汉音,也就是中原标准音。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李如龙教授曾说过闽南话里包含着许多古汉语的成分,不管是语音、词汇还是语法。有专家作了比较充分的比较。学习古汉语,掌握福建方言尤其是闽南话的口音,比懂得其他地区的方言更有优势。比如“鼎”,古汉语中通常是指铁锅,闽南话的发音与古汉语的发音、词义是一样的。这也难怪闽南话常被喻为研究中国语言文化的“活化石”。闽南话共有18个声母,86个韵母,7个声调。2400多个音节。

总的来说,闽南话形成于汉代,完整形成于南北朝时期,在唐宋时期成熟发展起来。

字典这个名称是怎样来的?

字典这个名称是清代《康熙字典》最初使用的,在这之前只用字书、训诂书和音韵书的叫法。清朝康熙年间,张玉书花了六年的时间,编了一部收入四十七 万多个字的书。当时康熙称赞这部书“善美兼具”,可以奉为“典常”,因此便有了“字典”这个词。以后,凡是以解释单字为主的书都称为“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