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11, 2010

华乐的名称

用中国的民间乐器演奏的音乐,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名称,在我国和新加坡称为“华乐”,在台湾称为“国乐”,在香港和澳门称为“中乐”,在中国称为“民乐”。
仔细看这四个国家的名称“中乐”“华乐”“民乐”和“国乐”,拿掉“乐”字,就成了中华民国。

Sunday, November 07, 2010

黑名单的由来

黑名单一词源自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大学。中世纪的时候,这些大学规定如果学生的行为不良,大学当局便将姓名、行为记录在黑皮书上。后来,也有商人利用这个方法将以惩戒那些时常赊欠不还、不守合同、不讲信用的顾客
到了1950年9月,美国国会通过《麦卡伦法案》,同年12月,总统杜鲁门发布命令,宣布美国处于“全国紧急状态”,正式实行《麦卡伦法案》,他们编制了形形色色的黑名单,按名逮捕大批专制人士。从此,黑名单的用法由此而固定下来了。

资料来源:《全球华语词典》,百度百科

黑马的由来

我们多用黑马来比喻比赛或者竞选中出人意料地优胜者。
“黑马”词源于19世纪英国政治家本杰明.迪斯雷利的小说《年轻的公爵》。这部小说有一处对赛马的描写,一匹不起眼的黑马在比赛的最后关头超越过两匹夺冠呼声最高的良种马,出人意料地赢得比赛。

资料来源《全球华语词典》

Sunday, October 17, 2010

为何一场空是“得个吉”?

粤语“得个吉”指一场空。为何一场空是得个吉呢?
根据《全球华语词典》的说法,粤方言“空”和“凶”同音,忌讳说“空”,把空说成吉。又因粤方言“吉”与“橘”同音,故“得个吉”也作“得个橘”。

Saturday, October 16, 2010

"大耳窿“的由来

大耳窿此词源自香港,后来才传入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放高利贷者为什么会被称为“大耳窿”呢?其中一个说法是早年放高利贷者,把银元放在耳郭里,表示自己有钱可以借给人。有的,还可以夹多几个硬币。因为长年累月如此,把耳郭撑大,所以大家称这些放高利贷者为“大耳窿”。

资料来源:《全球华语词典》

Wednesday, October 13, 2010

哭字溯源

哭字下为什么是犬呢?关于哭字的字源的其中一个说法是如此。

是哭是会意字,甲骨文的“哭”字是由喪简化而来。喪从(四个口,表示众口),从桑,表示众口喧哭在桑树下。古时候,丧事用桑枝作为标志,今天丧事时所用的纸幡便是遗制。因此,民间便有“宅后不种柳,宅前不丧”的说法。

因为桑和喪的读音相同,由于表意侧重不同,逐渐分化成不同的字形。金文的桑分化为喪和器(为泣的会意字)。到了篆文,桑变成了犬形,下边加“亡”表示死亡,四张口加犬字的便是器。器最早的意思是悲伤得哭不出声音来。后来,器被借用来表示器物。哭丧的哭,便由“器”省去两个口,写作哭来表示。

Sunday, July 25, 2010

" 教科书”的由来

“教科书”一词最早出现在光绪32年(1906年),当时满清政府设立了图书局,并开始编译和审定教科书。图书局先后公布了“第一次审定初高校暂用教科书凡例”,已经颁布“初小国文教科书”与“修身教科书”,这是官方文书中第一次出现“教科书”的字眼。

“教科书”最初只是指“课本”,随着知识爆增和资讯科技蓬勃的发展,为了配合教学的需要,教科书的形式也起了变化。随同教科书一起编的有教师指南、学生的作业簿等。因此,教科书的涵义有逐渐扩大的现象。

Saturday, July 24, 2010

新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发行 收录"微博"等新词

 继《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创造200万册销售成绩后,历时6年修订的新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近日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发行。新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词目7万多条、例证8万余条,其中增收了包括“微博”“低碳经济”“减排”等大量新词语、新义项2600余条,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互联网等各方面。

  该词典由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李荣、许嘉璐等先后担任首席顾问,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咨询委员、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李行健担任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社长于春迟表示,“规范性”仍是词典的鲜明特色,新版词典以促进全民规范使用母语为目标,在编写中严格遵守国家现行语言文字规范,更注重服务语文教学,强化词典的实用性,特别根据全国各地高考中反映出的学生最容易用错、用混的形、音、义、用法编写了重点提示5500条。

  历时11年、100多名专家参与编撰的第一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自2004年面世以来,以其规范性、实用性和时代性荣获了全国优秀畅销工具书奖等多个奖项,入选了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推荐书目,得到了全国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的肯定。据悉,该词典也是国家语委“八五”规划重点项目、国家“八五”规划重点图书、新闻出版总署重点图书以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

责编:郭筱紫

转载自http://www.cctv.com/cctvsurvey/special/01/20100623/104600.shtml

Thursday, February 18, 2010

新年谈“年”


“年”是会意字,最早的时候与谷物有关。甲骨文的“年”,上面是禾,下面是人。人负禾,表示庄稼成熟。根据《说文解字》:“年,谷熟也。”“年”的本义是谷物成熟。《诗. 大雅. 云汉》:“祈年孔夙。”

“年”从谷物成熟引申到“一年的收成”,如《诗. 周颂. 丰年》:“丰年多黍多(禾余)”,上古的时候,庄稼一年一熟,因此“年”转指“十二个月为一年”。

“年”从“十二个月为一年”引申到“年节”,宋朝陈师道的《早春》:“度腊不成雪,迎年遽得春。” 。“年”从“年节”引申到“年龄”,如《史记》里的《贾谊传》:“是时贾生年余,最为少”。过去,给长辈写信,通常会用到“年高德劭”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便是“年龄大,德行高”。